为什么说同样的话,别人的好像更好听?
为什么做同样的事,别人的好像更能被认同?
为什么自己看起来能力更强,别人好像更受青睐?
为什么……
——做事重要,懂得做事背后做人的意义更重要!
看得见的表象是做事,是能力的付出,是“舍”
看不见的真相是做人,是动力的存款。是“得”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事,推及到最细微的点滴中,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声问候……看得见的表象是我们在做事,是我们能力的付出,其实,看不见的真相是我们通过能力的付出给别人带去了动力,是做人。
同样,呵斥、打骂、抱怨、唠叨、冤枉……也是在做事,我们通过做这些事也在做人,只不过做了给别人带去阻力的人而已。
(有位妈妈这样说的)
我想起孩子在三四年级还很调皮,偷拿我们的钱买玩具时,还有偶尔不听话时,我们选择了用棍打,用皮带打,甚至用缝衣针扎孩子的手,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悔。
有一次,我们还冤枉过孩子偷拿钱,孩子当时选择了“打死也不承认”,而那次孩子真的没有偷偷拿钱。
在孩子上五六年级和初一时,我们不再打孩子了,但我们把打变成了唠叨。爸爸唠叨,妈妈唠叨,奶奶唠叨……我们心里其实都是非常非常爱孩子的,但是我们不会爱,在别人眼里孩子优秀得不得了,我们却永远不满足,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
学过家庭教育课之后,我保证,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和孩子成为朋友,平等对待孩子,真正地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学会赏识孩子,为孩子的心灵点灯。
我再说一句话,那就是:都是我的错。我相信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只要有了目标,妈妈说你行,你就行!因为你拥有一颗善良、真实、阳光、正直的心。
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场景应该不陌生,因为这也许就是您家中的家常便饭!
我们的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愿看到孩子走“偏”,大多数父母没有更好的引导方法,于是就通过让孩子感知到身体的疼痛以求纠正。殊不知我们在用打骂、唠叨、冤枉、呵斥等能力去“付出”的时候,在孩子心里留下的都是阻力和伤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爱的账户,感受到爱和动力,就是在“存款”;感受到痛苦和阻力,就是在“取款”。做事是为别人,倒过来,做人是为自己。同样,当我们用能力为别人付出时,倒过来,我们也正在别人心里存款(或者取款)。
如果我们通过做事在别人心里“存款”了,这个款会在他心里一直存着,哪天我们需要的时候,或许还能“连本带利”地拿回来,这是“得”。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做事在别人心里“取款”了。
有一天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或许只能吃到闭门羹,也就是说,我们的能力不仅白付出了,还变成了别人帮自己的阻力,这是“失”。
同样是身体能力的付出,不同的是我们通过做事给别人带去的是动力或是阻力,然后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