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倾听云访谈,看吴校长给出的一张图,忽然就想到了一部电影《喜马拉雅》。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藏族部落里,人们每年都要在酋长的带领下运盐换粮。在一次意外事故后,年轻的首领因与老酋长意见不合,带领队伍先行出发。老酋长因不放心于三天后带领另一支老弱病残的队伍前行。年轻人的勇气和无所畏惧,年长者的经验和智慧最终让两支队伍汇合在一起完成了任务。剧中一句经典台词就是“当你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走最难的那条路!”
那条路让延误三天的队伍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道路,这是危机四伏的路,但也是一条希望之路,虽然这希望渺茫,但也是精神世界的坦途。这条路就是信仰。
是呀,信仰!你的初心就是信仰!坚持在前行的我们不都是走在一条信仰自己的路上吗?而这最难的路,正是这条坚定自己,砥砺前行的心路。没有谁天生勇敢,也会害怕,也会彷徨,但是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克服困难走下去。
回望十几年前,当我刚开始做基层学校项目学习培训时,环境、软硬件、教师的思想意识都离自己的理想状态相差遥远,但我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做,从高中做起,走的是最难的那条路。高二语文、高一物理、高一地理。有个小事一直让我动容。一个高二年级的老师刚开始做关于苏轼研究的项目学习,不知道怎么入手,她发现有个小组快速就进入了状态,于是问她的学生,一个学生对她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我在原来的学校做过。这个学生是从一所职业高中转学而来,是在高一时地理老师关于一个城市的合理规划的项目,激发了她学习的欲望,转学而来。学生的能力迁移让我动容,让我更坚定自己的选择。现在想起来,那时的路真难走呀,但我怎么就坚持下来了呢?
再往回看五六年,在一个小学里,一个孩子在关于小数计算的项目学习中,看了老师的微课,就琢磨着自己做微课。那时微课刚刚兴起,这个孩子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反复做,终于做成了,他在反思中写道,“我开始以为我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怎么能做成微课呢,我就做成了,我可能是我们这里第一个做微课的小学生,好多老师还不会呢!”
若问十几年的培训你收获了什么?我收获了很多这样的孩子的思想。当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转变观念的时候,你知道你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触动?!
这五年,我在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工作,深知教师观念的转变之难,校长观念转变之难,行政领导观念转变之难。疫情转变了很多人事,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教育格局呢?如果仅仅是线下方法内容搬家到线上,这都不是真正的转变。所以此时之后,我还会选择那条最难的路,去思考如何帮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有新的发展。
未来已经打开,我走着的这条路,我知道以后的曲折,也许我会走得艰难,也会痛苦也会彷徨,但此时的信念不就是一道微光吗?回首时,永不熄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