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一天夜里突然想起高中的一些往事,想起高一时候那个“帝王位置”——我前桌是第二名,左侧是第一名,右侧是第四名,后侧是第三名,而我成绩平平。
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自己身在福中,只是会觉得,无论身边的哪一个人对我的提问爱理不理,我可以立马转头问身边的另一位学霸。
直到某次好友对我说起,说我的位置是全班最好的位置,从此以后我总是带了点战战兢兢的意味,在内心想着自己一定不要得罪人,最好还能够利用身边的这项好资源好好学习。
正是由于对他们四个人的回忆,我当即决定要去买一大包明信片寄给愿意给我联系地址的老同学。
买了所在城市和近期打算去的城市的明信片,我主要通过微信和QQ的方式来联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老同学。当然,能联系到的是多年未见,突然来一句话大概不会让对方觉得尴尬的老同学。
把我的意图和目的发了出去,他们都很惊奇,惊奇之余留下了地址。
大多数人给我留的地址很详细,不过也有个别同学给我留的地址是非常粗糙的“XX市XX学校”,这时候我会忍不住特意问一句“能收到吗?”无论对方怎么回复,我总会说“你确定自己能收到就好”。
因为拖拉等各种原因,我在一个月之内从两个不同的城市50张左右明信片寄了出去,除了当初坐在我周围的那四个人每人收到两张之外,其他的每人只会收到一张。
如今,距离我寄出明信片的时间大概过去了近半年时间,曾经就读于我们隔壁大学校园的一个初中老同学给我发来当初我寄的明信片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仔细一想,真正给我反馈的人不超过二十个,有些人欣喜地收到了,并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有些人或许收到了,只是没有通知我;还有些人或许就让我寄出的明信片,留在了哪一个已知的收件箱里;还有一些人,或许连邮递员也不知该如何处理那信息未明的地址,邮递员还可能会嗔怪我这一个明明没写详细地址却依旧选择将它寄出的寄件人……
于我而言,这几种情况给我的心里感受都没有差太多。
其实早在明信片寄出之前的那一个月,我最初的热情就被懈怠消耗了一些,但是一想起自己的承诺和心花怒放,最终还是花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写满了留言,去网上找邮政编码,找到了邮局,贴了一大堆邮票,并且将浆糊未干的明信片投递到了那个比我还高的军绿色邮筒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