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文教育辩护

作者: 冰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20:36 被阅读2次

公众号内发送“图书漂流”赠送《为人文教育辩护》实体书

先说说「图书漂流」,这是我打算长期做的一个活动,今天这就算第一期了。

规则如下:

不定期抽取读者赠送我最近读过觉得不错的书。

限定期限读完并在我们的小圈里分享一段或短或长的感悟。

在书上留下你的名字或寄语,赠与一个你觉得能完成任务的朋友。

依次继续漂流,直到有一天再回到我的手上。

这是我的一次尝试,也希望可以改变一些什么。

言归正传,说说这本书。

从中学开始我就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我学数学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到微积分。我学英语有什么用?我也不和老外交流。我学文科(虽然想)有什么用?高考又不考。

那时候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上了大学就好了。但在大学这个问题终于爆发了:我学的这一切TMD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好工作。

这个时候老师慢慢悠悠的站出来说:那去读个研究生呗,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大学嘛,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的。

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素质教育=没用的东西。不沿着这条路、甚至不努力沿着这条路走,你分分钟就会被制度无情的打倒,成为让家庭、社会都痛心疾首的loser。

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杂交的素质教育音量都如此之低,谁还敢去提人文教育。必须要保证升学率和就业率,因为培养出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loser,真的没有说服力。

而《为人文教育辩护》这本书里所倡导的人文教育,就是这更没用的东西。

我了解的它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公共意识和自由追求,培养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如何去爱,关注和同情社会上的弱者,努力不被主流价值形态所裹挟压制,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以前我们的兴趣爱好无非是历史、数学、哲学、文学、体育这些,如今可能有电竞、美妆等等,那这些为什么不能出现在最高等的学府里,以兴趣为基础去探讨,为什么要去辍学或者去学美容美发呢?

原因就像书中所说的:哈佛当然听起来很显赫,但是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吗?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最聪明的学生在大学里痛苦的应付不喜欢的课程,只为能以此找到一份好工作;愿意学习技能的年轻人,面对超高的分数线望洋兴叹。

高等教育偏向职业教育,大学成为高级职业学校,科研压过教学,教书好拿不到好职称,就业升学成为指标。科研方向开始引导科目设置,没人愿意教对学生最有用最有趣的通识学科,却想教基于自己科研方向开设的课程,最好能为自己打工。而这些问题关注的极为狭窄,我们的大学专业越分越细,知识开始专门化。

我们将知识和学问当做可以利用的工具,满足于所谓的掌握和熟习,而全然丧失了内心深处的对陌生世界浓厚的兴趣和孩童般的好奇,丧失了对未知领域强烈的期待感和急迫的渴求之心。

当然这一切都有社会背景。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确实需要大批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也被证明取得了经济的巨大飞跃。

然而那些放弃人文学科的并没有太多的投入所需求的科技和工程,而是转身投入了经济、管理、传播的怀抱。本来可以任其兴趣发展,选择补充些计算机、数学知识,成为一个有人文关怀的工程师、程序员,而不至于挤破头去做小编、会计、运营。

书中介绍的一些国外经验:大学接纳科研、职业培训功能但仅限于研究生级别,本科生依然保留自由探索的特色;以选修课为主,辅以少量必修课的自发的选择多样化的模式;公共课主要教科学方法与思考,怎么读书写作,怎么辨析思想观念避免被牵引,团队协作,信息筛选等。

在决定上大学之前,让学生多次去校园,坐在课堂里、和辅导员长时间讨论、了解校园社团与文化。是不是值得借鉴。

当然一切都在变好。我看见很多小学生在学跆拳道、舞蹈、乐器,虽然这可能并非他们所愿。我看见高中没了文理科之分可以参与多种夏令营,我看见给了大学生学硕专硕的选择机会。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痛苦,是这个时代需要如此,能减少痛苦的只有适应规则,并在心里保留一份人文之光,在闲暇时利用互联网主动扩展下自己的视野。

就像约翰·亚当斯说的:“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的艺术,所以我的子孙后代可以有闲暇来研究哲学和数学。我们的儿子们要学习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史、航海、造船、商业、农业,所以他们的儿子们得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和陶艺。”

不论我今后走向哪里,我希望、也会尽可能让我的孩子多一点人文教育。

最后,人文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人文教育,这和我的老师曾经分享的一张图其实是不谋而和的。

为人文教育辩护

书中还论证了很多引人思考的观点。

我们需要获取知识的能力,察觉出作者先入为主的偏见。

我们为信息所窒息,而渴求智慧。今后的世界,将属于能纵览全局者,他们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信息,以独立的思考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学生将会越来越重视思考方法,可以用谷歌搜到的事实没必要占用脑资源来记忆,最好的思考发生在文化理念、专业领域交叉的部分。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它智商最高的百分之五的国民密切相关,这些人通常是人文教育而非职业教育的结果。

每个社会不可避免存在精英阶层,但精英应该是最优秀最聪敏的那群人,而不是既得利益者的后代。要实现必须普及最好的教育,否则教育系统会成为特权阶层传宗接代的有效工具。

事实上需要教育的人越多,教育越不能针对个人需求,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或许可以改变这一切,克服了工业化时代规模化和定制化水火不容的定律,人人都能得到人文教育的一些方面。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异。这就提示说,由知识的差异可以产生权力。知识为普通人赋权,如今的网络也是一种赋权,前提是你要会表达。

公众号内发送“图书漂流”赠送《为人文教育辩护》实体书,这是本很精致的小书,只有100多页,正常速度1天可以读完。但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引人思考,希望大家能多看几遍,限时1周左右看完。

相关文章

  • 科学和人文是两条腿,哪一条都不能少 | 日更Day9/28

    为人文教育辩护。 28天小坚持之Day9。今天读的是,美国外事政策专家,扎卡里亚的《为人文教育辩护》。 实用技术为...

  • 为人文教育辩护

    公众号内发送“图书漂流”赠送《为人文教育辩护》实体书 先说说「图书漂流」,这是我打算长期做的一个活动,今天这就算第...

  • 读书 | 为人文教育辩护

    读完《为人文教育辩护》这本书后,已经过去两周了,一直想写写读后的感受,竟拖到了现在。 在这本书之前,我刚看完《最好...

  • 读《为人文教育辩护》

    这本书还是好多年前买的,一本小册子。一直都没拆开过,今天无聊就翻了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印度裔美国人,他独特的从两...

  • 《为人文教育辩护》之思考

    这几年里,读过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为人文教育辩护》,很薄的一本书,但这本书也真正的开启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很幸运加入罗...

  • 人文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2017003

    从小到大,你接受过真正的「人文教育」吗?到底什么内容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这也是我读《为人文教育辩护》这本书过程...

  • 《为人文教育辩护》读书笔记

    春节带孩子去新加坡旅游,考虑到要从新加坡买书,除了Kindle外所以随身只带了一本纸质书,就是这本《为人文教育辩护...

  • 《为人文教育辩护》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是印度裔美国人,拥有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教育背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外事政策顾问...

  • 读书笔记之《为人文教育辩护》

    《为人文教育辩护》法里德·扎卡里亚 动物只有本能,人类才有教育。 小的时候很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

  • 刑法

    实体辩护——无罪辩护 犯罪主体不适格 犯罪行为与结果不具备因果关系 行为人不具备犯罪故意或过失 行为具备法定无罪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人文教育辩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sk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