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贾谊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作者: Annie27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4:37 被阅读0次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相关文章

  • 谋划虽巧  造化弄人

    苏轼写《贾谊论》,大有惺惺相惜之势。苏轼与贾谊都是少年得志,都是郁郁而终,区别却在于贾谊恃才傲物,不识时宜...

  • 《贾谊论》点评贾谊的悲剧原因

    旅途偷闲,读苏轼的《贾谊论》。 苏轼点评了贾谊,一位屡屡被引用的“怀才不遇者”。 比如李商隐的《贾生》,为贾谊鸣不...

  • 贾谊论/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

  • 苏轼论贾谊之死

    贾谊,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 受周勃、灌婴的排挤,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

  • 苏轼论“贾谊之死”

    贾谊,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 受周勃、灌婴的排挤,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

  • 要善处穷---读《古文观止》(一)

    今天读苏轼的《贾谊论》,立论新异,发人所未发。历史上多为贾谊的怀才不遇而悲慨,而申斥文帝误才之庸。刘长卿在《长沙过...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今天说到苏轼写的《贾谊论》。苏轼认为“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的想法是,首先要得到帝王的喜...

  • 苏轼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

  • 每日一阅之《贾谊论》苏轼

    可鉴者:1.贾谊不熟,所以只看这篇文章来议论。百度了哈,思想儒法道均有建树,少年得志,政治主张礼治,重农为本,抵制...

  • 贾谊论并译

    贾谊论 作者:宋.苏轼 译析:石宏博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贾谊论/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u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