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作者: 是阿若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6-16 23:23 被阅读0次

今天说到苏轼写的《贾谊论》。苏轼认为“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的想法是,首先要得到帝王的喜爱,还应该和老臣搞好关系,也许十年以后不断铺垫,一样可以最终达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然后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郁郁而终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

苏轼是这么写的,他自己实操也是这么做的。写信给梅尧臣,和司马光搞好关系,和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往来甚密,加上皇帝也喜欢他,所以一时风光无二。可惜的是,丁忧回家,一朝天子一朝臣,神宗皇帝是坚定的改革派,苏轼并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所以一再贬谪。我想到了一句话“你定好计划,上天自有安排。”苏轼没有想到结交了一船人,但是最终船翻了。

既然,苏轼在文章里写,“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为什么在神宗这里,不能按照这个方法操作一番呢?和王安石搞好关系,“优游浸渍而深交之”,和神宗搞好关系,然后徐徐图之呢?贾谊是《过秦论》的作者,难道他不知道结交“绛、灌之属”吗?贾谊写的《治安策》指出诸侯王割据一方,是分裂国家、制造动乱的最大危险。得到后来的汉景帝和政治家晁错的积极实践。这怎么能说贾谊“识不足”呢?

音频停到这里了,也不着急更新听下一集。倒是勾起我去翻翻《资治通鉴》的兴趣。熊逸也有《资治通鉴》的书评音频,一起听听。

相关文章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今天说到苏轼写的《贾谊论》。苏轼认为“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的想法是,首先要得到帝王的喜...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1

    为什么苏家兄弟都那么出色?答案是归功于父亲——苏洵。 苏洵不愿自媒而自降身价应试做官,决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5

    苏轼和王安石主要是在性格和价值观上有鸿沟。 第一个,不近人情和精通人情世故。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拿到考试高分的苏轼要去凤翔任职了,但是遇到了看他不顺眼的领导。 在宋代,官(职称)、职(类似于荣誉头衔和实际担任职...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改革,大臣们开始站队。但是这一次的站队,苏轼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 王安石要改革科考。认为诗词歌赋...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7

    “乌台诗案” 看这个里面有个“诗”字,实际上是苏轼写给神宗的一封感谢信。42岁的苏轼到湖州上任,给神宗写了一封感谢...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发现,历史上每次税制改革之后实行合并税种,农民税负暂时下降,但很快就会再次杂派丛生,如此循环...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住了4年,成就了熟悉的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 在这个时候,新法推行了多...

  • 《熊逸说苏轼》留言 ——(九)

    熊师好: 今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哲学高度,对于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结合文中的观...

  • 《熊逸说苏轼》留言 ——(十)

    熊师好: 今天老师由苏、王二人的忠奸之判,讲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体制度,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权力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hc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