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节日对于当代人来讲,有丰富的物资和文化的表现形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缅怀屈原,有的甚至借假期旅行、亲朋聚会,各种过节方式不一而足!而且我们有着十分乐观的生活态度,哀伤的节日也可渗透着喜悦的气氛(就如,红、白喜事都是喜事,都要热闹一番)。但是,物资匮乏时代,各种节日都是从简操办,我小时候就是这样。
我老家在鲁西南平原上,地处地级市、县、乡的边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都纯朴老实,祖祖辈辈只会从地里刨食。由于出来上学,对家乡端午节的记忆都是在上小学时留下的。那时候假期有麦假、秋假、寒假,传统节日不会单独放假。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母亲煮了一锅鸡蛋,说是端午节,吃鸡蛋吧!母亲说,应该吃粽子的,但没地方买去,家里没糯米也没粽叶,更没人会包,只能以鸡蛋代替。我不明白啥意思,而且我也不喜欢吃鸡蛋,但是对于家人来说,鸡蛋属于营养品,是家里的最好的食物了。毕竟日常吃饭很少炒菜,炒菜时也很少放肉,咸菜是吃的最多的菜。对于端午节,我不明所以,不知道啥是粽子,心想端午、端午是不是跟这天是阴历五月五有关系呢?是不是应该叫“端五”?后来的一个端午节我们去了姥爷家,吃了我舅给姥爷买的粽子,那是平生第一次吃粽子,简直太好吃了,大枣甜、糯米香!而且粽叶的绿、大枣的红、糯米的白,它好看且特别的三角外型,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模模糊糊地记得,姥爷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端午节。而对我来讲,才不管那么多,以后就只惦记着端午节到姥爷家吃粽子了!
随着一点点长大,端午吃粽子已经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更多地了解到节日的形成和屈原的伟大精神,高中时又学了屈原的《离骚》(节选),渐渐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的深厚而深刻的文化意味,心中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逐渐增加。现在细想,整个端午印象都充满了那第一颗粽子的香甜,所有对端午文化的认知也都弥漫着那第一口粽子的香甜味道,端午文化已经成了我味觉和灵魂的一部分。我想,不止端午节,其他传统节日也这样,也不单对于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也都这样,我们的节日以及纪念节日的方式已经成为了我们之为中国人的组成部分。
现在,经济社会进步很大、发展迅速,我们的物资已经很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希望我们能够不单单追求节日的物质享受,更要浸润于我们绚丽多彩的文化营养!度端午,怀屈原,过一个身体与灵魂同步的传统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