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相比打杂,动脑子是有难度的。

相比打杂,动脑子是有难度的。

作者: 凯风自南A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09:37 被阅读0次

常听到一些人说,他干的打杂的活儿,没技术含量,感觉没意思。

这看从哪个角度理解了,打杂的事,即便没技术含量,若干得开心,领悟到到智慧性、哲学性的东西,就有意思了。

打杂,常指做一些无关紧要、没有技术含量、可有可无的杂事,没有啥条件限制,不管谁都可以干。

但大家都不愿意打杂,都想做有点难度的事儿。

这不难理解,小时候,大家的理想都是当科学家,而不是去打杂。长大后发现自己不是干科学家的料,对学习不感兴趣,砖头厚的专业书看不进去,英语也不好,看不懂文献,只能认命。

科学家智商高,脑子好使,凭这两点,就能刷掉大部分人。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屠呦呦只有一个,一般人干不了他们的活。

《史记·项羽本纪》里,项羽叔父和项羽起兵闹事,给手底下众人安排活儿干,其中一个人跑出来质问,为什么不给他安排任务。

项羽叔父说,当初有人家办丧事,我给你安排了一点事,你没做好,所以这次不安排你任务。

于是众人皆信服,原来项羽叔父平时就通过一些事情,把众人的底摸透了。

丧事很常见,并不是什么很难办的事情。不需要调动成千上万的人步调一致,不需要几千人坐在一起开会行动。说白了,就是一些人员分配,物资采购调动的杂事,没有技术含量可言,没听说过哪户人家把丧事办砸了。

大户人家可能略有难度。

项羽叔父,当时能给这位兄台安排什么事呢?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本质上也是打杂,但是他没做好,耐人寻味。

高强度的思考性工作,存在于各行各业顶层,还有科学家的工作,替代性不强,一般人干不了,只有少数人能干,需要有天赋或者经过强烈地心理和大脑煎熬才能胜任。一般人不愿意思考和动脑,不愿意干打杂的事,又不甘认命,搞得自己很痛苦。

我在学生时代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考得差的学生,内心也非常想提高成绩,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可是他们不想承受心理上的煎熬,不想改变自己,晚自习的时候,照样和往常一样,聊天,听音乐,追剧。

下一次成绩出来的时候,继续抱怨,继续纠结,继续狠下决心。

愿意经历高强度的心理和大脑煎熬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相比坐下来读书,更愿意打打游戏追追剧什么的,读书需要动脑子,打游戏也需要动脑子,两者区别在于,读书读几个小时感觉累,游戏是一直打一直爽。

科学家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虽不是打杂,但也需要极高的智商,但也不是最牛的工作。

最牛的工作,是搞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传播知识。比如历史上的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是搞思想的,他们影响了当时和后世千千万万的人。这些人的数量,比科学家还少,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屈指可数。

打杂,能打得舒坦美滋滋,简单的劳力而已,任人驱使,你说让我这样干,我就这样干,他说让我那样干,我就那样干。

搞思想精神,需要排除嘈杂的声音干扰,独立思考,是个劳心伤神的事儿。

在现实生活中,搞思想的人,就是思想家,或者一个团体的领导,他不会干具体的某业务,只搞众人的思想工作,具体的事情,让他人去做,跟古代皇帝一样,遇到难题了,常说一句话:爱卿有何高见?

还有的人也一样,卖自身的知识,小技巧也好,读书心得也罢,你不会,我给你教,你读不懂书,没时间读,我帮你读,我当二道贩子,加工一下卖给你,吸引了很多人交钱学习。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和他们聊天,他们总会扯到思想精神层面,热情地分享自己人生经历,生活态度,乃至文学和历史。最差劲也会给你说一句人生就是如何如何啥的,以哲学家和思想家自居。尽管他目前的处境并不显达,甚至有点困难,思想精神和实际处境极不相称,他们生活的矛盾,也可以这样来概括:高度的精神文化层次同窘迫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若一个人宣扬他的知识和思想,看起来有点难以置信,甚至带点吹嘘的味道,但是他用这些东西改变了自己,别人也看到了他的改变,那么他的东西,可信度高,能够让众人信服,值得去了解和学习一下。

若一个人说他懂得多,脑子里东西牛逼,但是他无法向大家证明效果体现在哪里,也没有用他脑子里的东西改变自己,这跟吹牛逼无异。好比一个高考不及格的学生,说自己掌握了独门绝技,可以教大伙儿怎么考上清华。

通俗点说,就是你成功了,说什么都是真理,没成功,说出来真理也是放屁。

总之就是脑子里的东西,要应用到生活中来,否则读过的书,只不过从书架上搬到了大脑中而已,暗地里愉悦了一把,爽完也就那么回事儿。

生活中我见过一个老头是这样,何况他也没读过几本书。

这样的人你去纠正他,他也死皮赖脸不会承认错误,事实摆在眼前,他也会选择性忽视。

这世上几十亿人,一个人一个想法,就有几十亿条想法。短短几十年寿命,放在人类历史中,好比朝生夕死,而且宇宙无穷,万物并行而不悖,每个人的生命,卑微的如同河里的一粒沙子,每个人的想法,也如同是一粒沙子,你怎么就能确定,在一群人里面,你最有智慧,你的想法最正确?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少说话,越是到年老的时候,越是要闭嘴,有了这个想法后,有时候写点文字,都觉得惭愧,觉得哪里是不是不合适,自己是不是浅薄了,是不是应该多做少写。

搞思想的人,他们有个爱好:喜欢区分傻逼和正常人,总要把人强行分出个三六九等。同时,他们说话和文字都有技巧,让人看了他们的文字,还不生气。

举个例子:

孔子说:中人不可语上;

老子说:上士闻之,勤而行之,中士闻之,若存若无,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佛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

《史记·日者列传》里说:故骐骥不能与疲驴为驷,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庄子》里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刘禹锡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韩愈提出一个“性三品,情三品”理论,把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他说,上品的人,本身具有智慧,天性比别人好,中品的人,可导之上下也,就是可塑性强,培养的好了,可以成为上品,没培养好,就成了下品,下品的人,只要他听话就好了,没法提高。

说实话,这些话挺伤人的。

他们这是文雅一点的说法,粗糙一点说:牛人不和傻逼为伍。

说来也奇怪,好多道理,文雅点说,大家就容易接受,粗糙点说,很多人受不了。

好比你骂一句:去你妈的,对方必拍案而起,但是你说一句:去你令堂的吧!对方心里咯噔一声:令堂是谁?

这是从脑子上给大家做了一个分类。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刘禹锡那句往来无白丁。

我一位朋友说,我想不通刘禹锡为什么自我感觉良好,还特么往来无白丁,你以为自己是谁啊,白丁愿不愿意跟你来往也未可知。

我有点惊讶,说实话,初中学过这篇文言文后,直到现在,我从没想到这一层,不过我朋友说的也有道理,我思考了一下,鸿儒和白丁,就是两个不同的圈子嘛,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不要强行划个高低。

但是给人心理上,还是有点不爽,无形之间,有点高低之分,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总要划出个高低贵贱?

因为傻逼太多的缘故。

比如,你对人有礼貌是个好事,说明你修养高。你对张三礼貌,张三回敬你相等或者更多的礼貌;换个人,你对李四礼貌,李四却觉得自己牛逼,你对他礼貌是应该的,他有点飘飘然,得寸进尺,对你粗鲁无礼,把自己放在高处,把你放在低处,干啥事都不懂礼数。

于是你不自觉的,把李四归入傻逼类,因为跟李四这样的人没法平等交流。

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对你有礼貌,对你宽容忍让,不是因为你有多牛逼,也不是因为你有多厉害,很大程度上,是对方德行修养高,而你是个傻逼。

而傻逼们像李四一样,意识不到这点,他们如果能意识到,就不是傻逼了。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跟孔子一样,推行自己的学说,不知道他是不是搞得极端了,天天给傻子讲道理,终于引起一些人反感,说他蛊惑青年,囚禁了他,最后喝毒药身亡。

后来又有一位科学家哥白尼,当时大家都说地心说,他却坚持同傻子争论,坚持说日心说,最后被抓起来烧死了。

为什么要和不懂的人讲道理?

为什么要给不懂的人普及真理?

真理要讲给有智慧的人听,讲给有缘人听。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的主张行不通,不让你强行接受,不和你争论,我乘桴浮于海。

他又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你骨骼清奇,资质超过大多数人,那我可以告诉你高深的道理。

你资质平平,甚至还有点愚笨,那我就不能告诉你了,否则老子的下场,就跟苏格拉底、哥白尼一样了。

可见孔子也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是表里如一,有啥说啥。别误解,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心口不一,反之,他实在是懂人心,懂得保护自己。

释迦摩尼一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世间唯我独尊,他也不强行让你接受他的观点,你不接受,说明你没悟性,佛法不渡无缘之人,我成佛就可以了。

老子、庄子也不强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老子骑牛出关,庄子曳尾于涂,自得其乐。

圣人们深谙闷声发大财的道理,我懂了,我去做就可以了,不去管其他人怎么样。告诉其他人,想让其他人也明白这点道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爽,引来沙雕和自己争论,实在是无聊至极,搞不好沙雕们还为难自己,孔子他们从不想着让不懂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也没想着改变笨人,相比苏格拉底和哥白尼,实在是有智慧极了。

所以呢,遇到傻逼,要么绕着走,要么支持他,不要和他理论。否则分不清谁是傻逼。和傻逼理论,说明你遇到了同类,你们惺惺相惜。

圣人和愚笨的人,都是极少数,大多数普通人处在中间,既不能像圣人那样搞思想精神,不愿意劳心伤神玩脑子,又不愿意去打杂,搞得自己很难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比打杂,动脑子是有难度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yi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