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这个在上海郊区的大学生去城区里放松了。
有时候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控制能力,认为只要自己冷静地分析思考,就不会花钱买东西。但不能承认的是,消费主义真的很强大。
首先,它从外部上制造了无数的欲望让消费者不能抵抗,比如今天我在市区看到圣诞的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各种地方都已经装饰了圣诞相关的物品,并且相关的家具店,服装店,饰品店也开始卖圣诞的相关产品,连圣诞的集市都准备开起来了。这显然是利用节日,开始创造大众的消费欲望了。
其次,它更是从人们的心理内部瓦解对商品的抵抗力。因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者会把很多物品神圣化,比如我们买衣服时并不认为我们自己买的只是一件御寒的物品,而是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是自己品味的体现;再比如,我们买一件圣诞的装饰品,并不是因为耶稣,圣诞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多么重要,而是把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日子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通过买一件节日相关的东西提高我们的参与感。简单来说,漂亮的衣服,精致的饰品,特殊的装饰,都是我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而我们现在常说的——生活要有仪式感,就是我们做出消费选择的原动力。
我们消费,不再是只为了物品,而是为了展现我们如何生活。
我不能评判这正确与否。因为我从小成长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显然我的思想已经和这样一种社会现状融为一体了,它确实变成了我的思维惯性和生活习惯。而从我个人来说,我即便知道这是掉入了某种“陷阱”,但只要我能从中治愈我自己,在现在的艰难生活中,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是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我需要不间断地自我放逐,从而让我继续奋斗。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毕竟今天在外文书店看到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庄》的时候,我会把买这本书的行为上升到对我偶像的支持,以及产生了我们彼此之间距离缩小的感觉,所以即便对我来说,它价格非常贵,我也还是无法抗拒,咬咬牙买了作为收藏品。我很清楚我做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两次了,也很清楚,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
但依然,今天花了很多钱,我感受到钱的流逝之后心情非常的低落。因为这意味着我的资金再一次告急了,这个月剩下的又不多了,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自责感。
我错就错在太重视生活中的仪式感了。于是所有的消费都显得是那么的合理,使自己无法拒绝。
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