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很多本带有“女性”、“治愈”、“温馨”、“外国文学”、“情感小说”标签的书籍,这本小说称得上是我目前比较喜欢的一本。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我差一点选择跳过,因为我已经出现审美疲劳的错觉。
回顾往昔同类已读书籍:《我不存在的曼彻斯特》、《无处停歇》、《当命运来敲门》、《你好,法奈利》……
这些小说的情节元素都包含:酗酒、滥交、不好的原生家庭、被男人伤害……
读第一本书是开拓眼界,读第二本书是增长知识,随着数量的增加,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乏味感。当然,我很同情书中的女主角,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同类书籍,实在是有点心累。
这本以二战为时代背景的小说改变了我的想法。(有剧透)
-01-
梦想的工作
艾米从小一直梦想着投身新闻行业,成为一名战地女记者。
艾米脑海中的记者形象:他们手里总是拿着笔记本,准备挖出政治阴谋,向政府代表抛出难题。最棒的是,记者可以随时跳上最后一班飞机赶往遥远国度,以便发回有关战争与反抗的重要报道。(忍不住感慨:好可爱的女孩子)
事实证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要找这样一份工作实在困难,但艾米一直没有放弃。现在,机会来了。以下是艾米阅读《伦敦纪事晚报》朗塞斯顿出版社的初级文员招聘广告的心情:
有能力——说的就是我啊,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想要我在哪方面有能力。
有激情——我都差点像个疯子一样在公交车上大喊大叫了。
吃苦耐劳——如果有需要,在办公室地板上过夜我也心甘情愿。
我迫不及待想要申请了。
艾米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一名兼职员工。初级文员要从底层工作开始做起,但艾米一点都不介意,她想象着自己跟活泼的工作伙伴成为好朋友,在异常繁重的工作期间讨论当天的新闻,疯狂地打着字,又或是速记着难以预料的快语速的采访。或许等到合适的时机,一个可以迸发出专栏新闻的点子,又或是哪个同事不幸生病了,她挺身而出填补空缺,出现在一个残忍的犯罪现场或是三更半夜的空袭现场。
想象和现实永远相差甚远。直到签署保密协议,艾米才意识到她并不是为《纪事晚报》工作,而是为同属于一个出版社的《女性挚友》工作。她的工作内容是打印读者来信,和记者毫无关联。
-02-
阳奉阴违,坚持自我
伯德太太有一个心理专栏,专门为读者解疑答惑,艾米身为助理,需要筛选合适的读者来信给伯德太太回答。
伯德太太对于答疑并且刊登的话题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关于爱情、政治、战争等话题全部拒绝回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不管是15岁的少女询问是否可以接受男孩的晚安吻,或者是如何面对丈夫在婚姻中冷酷无情的态度,这些来信都应该直接撕碎并扔进垃圾桶。
有太多的少女向伯德太太求助,艾米自己也有过少女时期,她多么希望伯德太太可以帮帮这些迷茫的孩子,让她们少走一些弯路。
无视求助确实有些残忍,但伯德太太认为:如果人们陷入了愚蠢的困境,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艾米并不认为求助者应该是被责备的一方,她模仿伯德太太的签名,通过自己的方式,私下回复了读者的来信。
-03-
忘记渣男,偶遇真爱
艾米有一位参军的未婚夫埃德蒙。当艾米得到出版社的工作时,她高兴地写信告知未婚夫。迟迟收不到回信的艾米很担心,害怕未婚夫已经不在人世。过了一段时间,艾米终于收到了未婚夫的来信,内容是他和一个护士结婚了。
艾米并没有很难过,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她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和朋友逛街时,艾米偶遇上司柯林斯先生和他的弟弟查尔斯,艾米和查尔斯一见钟情。
查尔斯同样是一名军人,但他和埃蒙德完全不同。查尔斯支持艾米的梦想,无时不刻鼓励理解她,为她排忧解难。
-04-
朋友遇难,友情危机
艾米白天在出版社上班,晚上在消防站做志愿者,好朋友邦蒂的未婚夫威廉是一名消防员。
一天,德军的空袭十分严重,艾米亲眼目睹威廉为了一个洋娃娃差点牺牲性命。一想起自己的好朋友邦蒂,艾米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给了威廉一个耳光,责骂他完全不考虑深爱他的未婚妻。威廉很生气,他觉得自己是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
艾米不敢告诉邦蒂这件事情,一是害怕邦蒂担心威廉的生命安全,二是不想和威廉的误会越来越深。
世事难料,邦蒂和威廉的婚前派对场地成了空袭的目标,威廉死了,邦蒂重伤。艾米还来不及向威廉道歉,就已经永远没有机会道歉了。
心如刀割的邦蒂责怪艾米,责怪她没有资格教育威廉,就像她没有资格给读者建议一样,艾米倍受打击。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艾米偷偷向读者回信的行为终究还是暴露了。伯德太太十分愤怒,艾米居然假冒她的签名给予读者建议。这已经不是开除就能处理的事情,伯德太太要报警。
柯尔斯先生对于艾米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生气,但他还是尽力帮助艾米摆脱困境,毕竟她是弟弟的爱人。
结局非常偶像剧,我就不详细描述了。艾米的工作保住了,也同邦蒂和解了。
-05-
我对这本书的想法
前半本书,我心里的分数是4颗星,阅读完整本书,降到3颗星,但我依然觉得这本小说还可以。
我先说说有点无语的地方:
1. 模仿上级的签名给读者写信,这件事情其实蛮恶劣的。模仿签名是一件小事吗?伯德太太同意以她的名义做这些事情吗?即使艾米是出于好意,我依旧无法认同这种做法。
2. 明明签了保密协议,艾米还把信件的内容作为谈资,到处咨询别人的意见,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形容这种行为比较好。
3. 在出版物中混进完全被公司禁止的内容竟然如此容易,真的要问责,是问责艾米一个人,还是问责全公司?
4. 给予建议很容易,但是怎么确保自己的建议一定是最适合对方当下的情况?
5. 挺怕有人会觉得艾米是一位英雄,模仿她的所作所为……
可能每一个美好的故事,都需要一些脱离现实的因素去完成。
艾米的善良的确为一部分读者带来了帮助,看到读者的回信,心头觉得暖暖的。而她的热心肠,感染了冷漠的同事,使得《女性挚友》不再是一份打发时间的工作,而是可以为读者排忧解难的事业。
这本书,感性的大脑觉得很温暖,理性的大脑认为很可怕。
公众号:姚先生快乐进步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