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始,我的心中便有一团怒火,并且因为各种事情越烧越旺:父母日常的言行不一、老师对学习的严厉鞭策、社会的种种不平事等等。那时候的自己,一触即怒,跟家人关系恶劣,对老师极为畏惧又不满,还动不动就批判指责社会......
曾经,这种愤怒的情绪一直困扰我,直到上了大学,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才有所缓解。第一次,我被安排到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家中送温暖。老太太伴侣早逝,她年老多病,几个儿女互相推卸责任,谁都不愿意照顾,最终老太太只能长期独居。闻此,我心生怨恨,为人儿女,怎能这般不孝?!但老太太天性豁达,她说,自己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养育了几个儿女成人,得知他们如今生活富足,而她也能用为数不多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不成为儿女的负担,甚是满足。她还说,每个来送温暖的志愿者都是她的儿女,每个关心她的人,她都视为家人。老太太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依旧感恩生命,这使我宽慰,愤怒,也消减了大半。从那以后,我更加积极投身服务,为的就是能看见人人友好和睦相处的景象,心中的火依然存在,但那已经不是纯粹的怒火了。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表达愤怒、批判的方式十分便利,成本也很低,只要在键盘上敲几个字,手指动一动,十秒钟就可以完成,但杀伤力却是没有上限的。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催生了各种恣意的谩骂,从国家大事到隔壁家老王的小事都可以成为对骂的理由。但是,这种对骂、愤怒对于解决问题不但毫无帮助,而且会把问题推向一个消极的漩涡——转移大众焦点,掩盖事实真相。最终使整个社会舆论环境变得异常敏感,极其容易沦为网友们骂战的主场地,充斥着各式不堪入目的暴力语言。
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愤怒的能量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呢?这种强大的能量,要是能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能量,一种造福人类社会的能量,一种促进世界和平的能量,那该多好呀。当遇见随地扔垃圾的人,我们不再私下议论批判,而是行动起来,于是,景区“赠送游客清洁袋”的活动举行了;当遇见农村孩子失学的现象,我们不再在网上掀骂战,诟病国家的教育体制,而是行动起来,于是,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在全国开展了;当我们表达爱国情感,不再是抵制别国商品,侮辱别国人民,而是行动起来,运用正规的发声渠道表达感受,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别国,于是,国与国之间的和平谈判实现了......这一系列把愤怒转化成各种友善的服务,这股强大的改善自己、他人、社会的力量,不就印证了阿博都-巴哈说的,“战争意念一动头,就要用更为强大的和平思想遏制它”吗?
愤怒最先由我们身体内部发出,之所以愤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果我们把这种情绪局限于个人层面,无可避免地会损伤身体,扼杀灵性。我们要做的,是跳出个人情绪局限,超脱自我,思考如何使之转化成为人类谋福祉的正能量。得不到转化的愤怒,会带来偏见、仇恨、暴力、冲突,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困扰着各国、各民族间的关系,折磨人心,不得安宁。
巴哈欧拉所给予人类世界的和平愿景一直存在且从未改变。愤怒的力量如此强大,因此,心中有火是值得鼓励的,燃烧得越旺盛越好,但是这把不带任何理性和意志的火光要转化成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而世界和平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一点一滴的努力开始,付诸实践,挺身服务,延伸到机构,扩大到社区,最后遍布全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