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慧言慧语灵性觉醒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作者: 郭峰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20:52 被阅读0次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说圆说偏,说顿说渐,无非都是随着众生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机缘而方便应病与药。就像药是为治病而设的,离开了病,药则无任何价值了。

    佛陀完全是为了治疗众生的疾病---无明,而应缘说教的,所以每个时期,说的法都不同。这是因为众生的病各不相同,要医好病,医生用的药也不尽相同。所以,佛陀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佛说法四十九年,共分五时而说。

    ▋01、华严时 ▋

    《华严经》是佛称性极谈(开权显实,大畅本怀,称心而谈),小乘根基的人接受不了。所以,教下的大菩萨把第一时说法比喻为“生”的牛奶。“生”的牛奶大人能吃,小孩不能吃。因为小孩的消化能力弱,喝了生牛奶要拉肚子。虽然牛奶是宝贵的东西,能滋养人的生命,犹如佛说的法能滋养我们的慧命,但小根性人接受不了,就如小孩喝生牛奶要拉肚子一样。

    ▋02、阿含时 ▋

    第二时说法是阿含时。这个时候,太阳可以照射到比较低的山了。佛看到小根性人不能接受大乘法,由是因缘,佛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为小根性人说小乘《阿含经》,讲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教理,度声闻、缘觉乘人。“阿含”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无比”,是“无可比拟”的意思,就是说世上一切法再宝贝也比不上佛法。为什么呢?世上任何宝贝只能暂用一时,都是虚幻不实的。而佛法是无上之宝。众生听到、受持后,照它修行,就能超出生死轮回,所以是无上的大宝贝。教下菩萨把它比做“酪”,比喻把生的牛奶酿制成乳酪,小孩就能吃了,吃下去不会拉肚子。

    ▋03、方等时 ▋

    第三时说法是方等时。“方”就是方便、方正、广大,“等”就是平等、均等、等持。意思是说:佛说法不是有实法与人,而是应病与药,是方便的。所以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佛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引小入大,为大乘初门菩萨讲维摩诘等经。这时犹如太阳照到高原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青藏高原一样。这时说法,就比酪更进一步了,由酪成酥了,就是西藏人喝的酥油茶之“酥”。但这个酥比量为“生酥”,味道还不太好。

    ▋04、般若时 ▋

    第四时说法是般若时。般若是梵文,是古印度语。它的意思很丰富,我们中国没有能包含“般若”所含广义的词语来代替它,所以用音译。字是汉字,音是梵音。在翻译经文的时候,玄奘法师定有五种不翻之规,因翻之亦不明本意,所以就音译。

    (1)秘密不翻。如“陀罗尼”,即咒语,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一切法都包括了,含摄无量无边的意义。所以,一切咒语都不翻。

    (2)多义不翻。如“薄伽梵”,薄伽梵有六义,我们通常就晓得薄伽梵是佛,代表佛名。

    (3)此方所无不翻。就是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词。如“阎浮提”、“迦陵频伽”。迦陵频伽就是《弥陀经》里所讲的一种鸟,它的叫声非常好听。

    (4)顺古不翻。延用已久,成了习惯语。

    (5)尊重不翻。无上庄重之意,如“阿罗汉”、“菩提”等,都是尊重之故。

    “般若”意义很广,单把它讲成是智慧或大智慧都不尽其义,意思并没有包括净尽,表达得并不完善,所以不翻。

    佛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共有八大部,总结归纳为《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心经》就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节选出来的,言简意赅,只有二百六十个字。文字虽然很少,但义理非常完备、深刻,内涵非常丰富。

    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都摄尽无遗,全都收摄、概括在里面了。所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精华。这个时候犹如太阳高升,广照平原大地。教下比喻为“熟酥”,就是这个“酥”由生转熟了,味道更好了,这是对大菩萨说的。

    ▋05、法华涅槃时 ▋

    第五时说法是法华涅槃时。这个时候法运将要圆满,就像日落西山,佛将要圆寂涅槃了。教下比作是“醍醐”。醍醐上味,是奶味中最好最好的。为什么比作是醍醐上味呢?因为佛在最后八年中,说《妙法莲华经》等法,不说别的法,唯有一乘法。佛在法华会上,为说诸法实相之理,会三乘归一佛乘。不管在会人的根性如何,不问他们能否接受,称性极谈,畅宣本怀,说真实佛法。因为佛快要入灭了,没有时间了,只有真实说法,佛法才能圆满。

    佛当时指出:“一切众生都是佛。”小根性人不相信,不能接受。“哎呀,怎么一切众生都是佛呢?我们小乘圣人不知苦修了多少世,才只是证得个阿罗汉果。众生既未证到菩萨,更未证到佛,怎么会一切众生都是佛呢?”所以不相信。当下就有五千人退席了。法华胜会之后,佛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于一昼夜说《大般涅槃经》后,就涅槃圆寂了。

    佛在五时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着在经文的字句名相上,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如来是法王,依众生无明烦恼,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所说佛法如恒河沙,为何佛又说,未曾说一字?

    自性为佛,佛是义,以智知,非相见,如树中香味,如色中胶青,如水中盐味,如光中之明,佛性依觉性现,觉性于我们的烦恼身心中,类似于阳光在水波中湛然明澈,阳光本身不染水波情绪的分别体验,安住于污水中,本自清澈明晰,水就是我们的心识分别情感体验,觉性就是水中的光芒所现的明晰,如果水波不动摇,光明就不会被水纹折射,水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功用,水纹折射光芒,形成水面各种图案,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境界中觉照境界而无挂分别的,明晰的觉照,就是离幻觉满,无挂无染本来无生的空性,觉明空一性,与水波同体,却不被水纹掩盖,这就是当下的明澈清醒。

    觉性是无法描述的,就像你情感体验中的清醒,伴随你的七情六欲,所现见闻觉知,你却不能以喜怒哀乐的情感波动,去形容见闻觉知深处的清醒,所以又说不可思议,所以又说,自在解脱是无路之国,即是当下,却言语道断;所以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何为无为法?心熄灭妄想之程度,自性无染无挂,熄灭我与我所之境界,本来即离幻,离幻即无生,无生即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是随顺一切烦恼诸法,而无取无舍,是伴随所有生灭诸幻,而无觉无得。

    故而,佛又说,诸法虚幻,唯心所现,三界唯心。法是指月之手,渡河竹筏,万法唯识,世界唯识所变,依法明心,见性则诸法空。

    何为法?明心见性之路,何为非法?升天、求福报之法是非法!法法性空,只因心心无得,诸相本来性幻,故而佛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又说,一切圣贤皆依比喻而成佛,为何要比喻?

    因为心灵觉性,远离思维意识,远离文字形容,觉醒心熄灭诸法幻,离幻即觉,非语言意识可以描述,那是身心脱落的当下,是情感意识无法触及、无法染着的圆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故而觉悟之人心心相印,因佛义无二,故诸佛同一法身,依众生烦恼因缘,所现说法化身无量方便,因佛义非名相,所以觉悟者无法依名色,为凡夫去描述纯净无染的觉明法界,犹如光明中的明性,无法用水波浪花的形态去描述一样,无论污水表现出何种形态,任何对浪花形态描述都是错觉,都是对虚空般明性的玷污曲解,实相中没有语言,犹如眼睛中没有沙砾,哪怕是金沙掺入眼睛,眼睛也会痛苦。因此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九年,并不都是用语言文字讲法,佛是离幻人,行住坐卧,嬉笑怒骂,言谈举止,吃喝拉撒都是表法,依文字思维所现的法,仅仅是开启某一部分无明众生的烦恼,虽然如来以色身在人间表现,可是觉性报身同时庄严法界,法身当下遍满宇宙苍穹,随顺烦恼众生,包藏十法界如如不动,渗透微尘宇宙清净圆满,任何一世界中任何一众生,烦恼身心当下所见的,都是如来妙觉德相,只因众生烦恼习气蒙蔽自心,不见如来庄严国土,如来未曾片刻离舍众生,众生此刻当下就活在如来妙觉明心中,依凭自心妄想,所现宿业构成山河大地,众生信守如来义,觉察自心,业缘成熟时,心开意解,身心脱落,即见一花一世界,即觉一叶一如来,如来依一切因缘,如光芒、温度、音乐、肢体摇摆、颜色、食物、香味,都可以令众生觉醒本性,离幻得度,见本性如来庄严佛土。故而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金刚经》中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讲法就是说心,心不可得故,而法无所说,是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实无一字可说。

    讲经就是明心,心无所得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生死轮回,缘起心相,皆如来清净德相。修行就是修心,心离贪爱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ok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