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作为现在在沟通、管理和育儿中十分时髦的一个词,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进入共情状态,而有的人却无法感知呢?关键在于我们和对方的关系。
当我们和对方是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关系时,当看到他人受到伤害或是疼痛时,我们大脑区域感知疼痛的部分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反应,这时就是发生了共情。而相反,当看到我们的仇人受到伤害时,我们大脑感知快感的区域会产生反应,这个时候我们有的是快感。这中间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和对方的关系。
当我们对双方关系的顶层思维是合作思维时,我们和对方是同伴关系,这时更容易进入共情状态。相反,当我们眼中只有自己的目的,那么所有可能影响我们目的的因素,都会被视为阻碍和敌人,那么我们也会将对方视为敌人,也就无法进入共情状态。
回想自己,当我特别想睡觉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似乎无法去体谅孩子的情绪,一是因为自己能量不足,而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把孩子的反应视为达到我目的的阻碍,所以也无法去共情孩子。而为什么队友在很多时候经常会一言不合就炸毛,似乎他人的难受他都不放在眼里和心里。我想,那可能也是因为那时候其他人的情绪都是阻碍他达成他目的的因素,所以他也无法共情。
我想,如何更好的共情呢?关键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合作思维。在下一次和孩子队友同事的沟通时,当自己情绪忍不住的时候,让自己停一停,想想自己现在到底是合作思维呢,还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为目标,从而调整后续的沟通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