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和朋友聊天,她说,她从17岁开始就没有自己洗过头,每三天去洗发店洗一次, 她说,爸妈总是因为这个骂她,说她乱花钱。
我问她,你自己觉得呢?
她说, 你这么算,洗一次头20块钱, 3天一次,一个月10次,也才200块钱, 我一个月才花200块钱洗头, 不贵吧,别人一个月好几千的化妆品呢。
我说,你这么一想,确实不多,一个月才200而已,光电话费有些都要300, 买个撸啊撸的皮肤都不止200.
然后,我再说,你看看, 一个月200, 一年就是2400,你儿子,上补习班学画画一年也才880元, 你这洗头,相当于你儿子少上3个补习班呀。
你这么一想,是不是有点多?
她沉默了一会说,你这么一对比,好像确实有点浪费,可以给我儿子多报几个补习班呢。
你看,同样的数据,不同的看法,会让你有不同的感受
这就是做数据分析的人必须要谨慎对待的误区
不要看到自己想看的,也不要只看一种数据
上一章我们说了数据会说话,但是不代表数据说的话你能听懂,也许数据还有可能会骗你。
作为一个运营人员,我们在面对数据的时候,天然的会选择让数据变得好看一些。
最简单的一个现象就是,我运营的写作社群, 最后都会统计一下学员这一期下来,总共写了多少字数
实际上,每天也就写800字左右, 但是,30天的训练营下来, 每个人可以写24000字, 100个人的训练营,总共可以写240万字。
最后我们展示的结果就是,训练营30天内总输出字数240万字。看着是不是特别震撼。240万呢, 别人更新小说能更好几年。
可是实际上呢?
也就是每个人每天写800字而已
如果你展示出来说,没人每天800字,远没有任何意义
对外展示为了效果,可以这么展示数据
但是真的到了自己去用数据评估一些效果和反馈的时候,我们需要抛开那些自我催眠和妥协的东西, 看清数据背后的事实。
数据如果用时间来拉伸的话,会产生变化
数据如果用不同条件来筛选也会发生变化
如何把握好这些数据,是我们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必经之路。
我想,你也正在路上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