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和苦恼:
由富家子弟儿童的特殊环境造成了他们不会对提供的刺激做出反应。原因是他们环境优越,各种精致的玩具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他们对外界的物品缺少兴趣。
变化:
而D小姐发现他们慢慢地改变,有的孩子对颜色发生兴趣,有的对长度发生兴趣,他们一旦发现某种使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摆脱原先的不稳定性,学会聚精会神。
则这种兴趣并不是成人的影响,而是儿童自主发现的。
结论:
儿童存在对一种内在训练的需要,这种需要让他们精力集中在一些艰难的任务上,并且在克服困难时体验到一种真正的愉快。
概念1:儿童皈依
儿童开始专注于一项有趣的工作后,他们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原本好动变得平静,原来压抑变得有活动,他们会向好的一面发展,变得不那么孩子气,具备了一些其他的特点。
概念2:正常化
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使儿童回到正常的状态中去,变得心智成熟,能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有秩序的工作,不愿无所事事。
虽然成人或者环境会给孩子的发展产生阻碍或压抑,但儿童总会不断地与之进行斗争,并有自主地积极地发展,这是儿童对成人的宽容。
我的思考:
无论环境如何,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都会成长的,成长的好坏可能更多地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有关,而我们做老师的,则较多的自作多情,认为是我们教的。
好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坏的学生也不是老师教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发展的,这才是儿童主体说。
而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观察者、引导者、鼓励者,做的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事情。
朱光潜《谈美》中写到:慢慢走,欣赏啊!我们生活何尝不需要这样呢?……当你回过头来看时,却发现,幸福,原来在路途的点滴之中。”当我们回过头来,蹲下身来,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相信能成“顺木之天致其性”的教育之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