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825: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要观照自己是否正心以中

《资治通鉴》825: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要观照自己是否正心以中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08-31 18:24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王世充投降,洛阳攻克

    【原文】

    乙丑,以太子左庶子郑善果为山东道抚慰大使。

    世充将王德仁弃故洛阳城而遁,亚将赵季卿以城降。

    秦王世民囚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至洛阳城下,以示世充。世充与建德语而泣,仍遣安世等入城言败状。

    世充召诸将议突围,南走襄阳,诸将皆曰:“吾所恃者夏王,夏王今已为擒,虽得出,终必无成。”

    丙寅,世充素服帅其太子、群臣、二千余人诣军门降。

    世民礼接之,世充俯伏流汗。世民曰:“卿常以童子见处,今见童子,何恭之甚邪?”

    世充顿首谢罪。于是部分诸军,先入洛阳,分守市肆,禁止侵掠,无敢犯者。

    丁卯,世民入宫城,命记室房玄龄先入中书、门下省收隋图籍制诏,已为世充所毁,无所获。命萧瑀、窦轨等封府库,收其金帛,颁赐将士。

    收世充之党罪尤大者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兒、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十余人斩于洛水之上。

    初,李世勣与单雄信友善,誓同生死。及洛阳平,世勣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世勣固请不能得,涕泣而退。

    雄信曰:“我固知汝不办事!”

    世勣曰:“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不负昔誓也!”

    士民疾朱粲残忍,竞投瓦砾击其尸,须臾如冢。

    囚韦节、杨续、长孙安世等十余人送长安。士民无罪为世充所囚者,皆释之。所杀者,祭而诔之。

    初,秦王府属杜如晦叔父淹事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协,谮如晦兄杀之,又囚其弟楚客,饿几死,楚客终无怨色。及洛阳平,淹当死,楚客涕泣请如晦救之,如晦不从。

    楚客曰:“曩者叔已杀兄,今兄又杀叔,一门之内,自相残而尽,岂不痛哉?”欲自刭,如晦乃为之请于世民,淹得免死。

    秦王世民坐阊阖门,苏威请见,称老病不能拜。

    世民遣人数之曰:“公隋室宰相,危不能扶,使君弑国亡。见李密、王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

    及至长安,又请见,不许。既老且贫,无复官爵,卒于家,年八十二。

    王夫之曰:「盖苏威者,必不可容于清明之世,苟非斥正其为匪人,则风教蔑、廉耻丧、上下乱,而天下之祸不可息也。」

    【原文华译】

    1,五月八日,皇帝任命太子左庶子郑善果为山东道抚慰大使。

    王世充的部将王德仁放弃故洛阳城逃遁,亚将赵季卿献出城池投降。

    秦王李世民用囚车装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运到洛阳城下,展示给王世充。王世充与窦建德交谈哭泣,于是派长孙安世等入城,告诉王世充战败的情况。

    王世充召诸将商议突围,南走襄阳。诸将都说:“我们所仗恃的就是夏王;如今夏王已经被擒,就算我们能突围出去,最终也必然一事无成。”

    五月九日,王世充身穿素服,率其太子、群臣二千余人到军门前投降。

    李世民礼接他们,王世充俯伏流汗。李世民说:“你常说我就是个娃娃;如今见了娃娃,怎么这样恭敬呢?”

    王世充叩头谢罪。于是李世民部署诸军,先入洛阳,分别把守街市,禁止侵掠;无人敢违犯。

    五月十日,李世民进入宫城,命记室房玄龄先入中书、门下省收隋朝图籍及诏书、档案,但已经被王世充所毁,一无所获。命萧瑀、窦轨等封府库,收其金帛,颁赐将士。

    逮捕王世充一党罪行尤其大的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十几人,斩于洛水河畔。

    当初,李世勣与单雄信友善,誓同生死。等到洛阳平定,李世勣说单雄信骁健绝伦,愿意用自己的官爵交换单雄信性命;李世民不许。李世勣固请不能得,涕泣而退。

    单雄信说:“我早就知道你不办事!”

    李世勣说:“我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全。况且我死之后,谁来照顾兄长的妻子儿女呢?”于是割下大腿上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让这块肉随着兄长入土,也算不负我当年的誓言!”

    洛阳士民痛恨朱粲的残忍,竞相投瓦砾去砸他的尸体,一会儿工夫就堆成一个大坟。

    李世民命人用囚车将韦节、杨续、长孙安世等十余人押送长安。士民无罪为世充所囚禁的,全部释放;被王世充所杀的人,则设祭并写祭文哀悼。

    当初,秦王府属杜如晦的叔父杜淹侍奉王世充。杜淹一向与杜如晦兄弟不和,向王世充进谗言诬陷杜如晦的哥哥,把他杀了;又囚禁他的弟弟杜楚客,几乎使他饿死。但杜楚客始终没有怨色。等到洛阳平定,杜淹当死,杜楚客涕泣请杜如晦援救;杜如晦不从。

    杜楚客说:“之前叔已杀兄,如今兄又杀叔,一门之内,自相残杀而尽,岂不痛哉!”说着就要自刎,杜如晦于是为之向李世民求情,杜淹得以免死。

    秦王世民坐在阊阖门,苏威请见,称老病不能拜。

    李世民派人数落他说:“公身为隋室宰相,国危而不能扶,以致君弑国亡。见李密、王世充都拜伏舞蹈。今天既然老病,就不用麻烦相见了。”

    后来到了长安,又请见,还是不许。苏威既老且贫,又没有官爵,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二岁。


    【学以致用】

    这一篇,对比两个人的行为

    01,李世勣的行为

    李世勣这个人确实有大智慧,他身上有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儒家学问里面的四个字:正心以中。

    比如,他看不惯李密的小人行径而出言讥讽,被李密打压,外放去守黎阳,等到李密投降唐朝后,他也不邀功,而把所有资源整理好先报告给李密。

    在比如,此时对待单雄信,讲究忠义,但却不是愚忠

    “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

    在瓦岗寨公司倒闭后,是选择去李唐公司还是选择跟着王世充,是他们个人的选择,选择不同结果不同。

    单雄信得感谢自己人生当中认识了一个李世勣这样的兄弟。

    李世勣虽然是盗匪身份出场,跟过李密,再投降李唐,中间又因为父亲原因暂时投降过王世充,后面回归李唐,整个过程中,他的行为所表现的价值观是正的,在选择上始终处在中庸的状态,这就很厉害了。

    而相反的例子,就是苏威

    02,苏威的行为

    看苏威的行为,还得对比看看他在通鉴中出场时的记录(笔记730篇)

    在人生出场的时候,他的行为表现还挺好的,但是到了人生结束的时候,怎么变得这么“臭不可闻”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给我们的启发应该是什么呢?

    1,苏威这类人,看是有学问,但是学问不深,根基不牢

    当一个人的学问功底不扎实的时候,他的价值观就会随着利益而变动,甚至包括他的人格。

    这类人在和平年代会成为“买办”,他身份会是“精英”,但是他的学问学术,往深处看,对国家对老百姓是有害的。

    所以,在明君(比如李世民)看来,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好坏,避之犹恐不及。

    2,他走的路线是明哲保身可是,他的根本路线是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

    身为隋朝大臣,甘愿成为李密的政治工具,甚至还愿意成为王世充这类人的座上宾,这就很不要脸了。

    明哲保身本来没什么问题,在乱世中为了保命尽可能的活着(苏威好像并没有被威胁),但是,你既然做了二鬼子的行为,还厚着脸皮出来想求官,这就很无耻了。 没办法,看到苏威这类原型,总想到某类公知人物。

    所以,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要观照自己是否正心以中,要给自己进行三断,断是非,断大小,断远近。 不要走偏了道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825: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要观照自己是否正心以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xt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