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独立团炮兵营
诗了个唐·此情此景

诗了个唐·此情此景

作者: 刀客特唬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00:22 被阅读122次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诗意为:啊···这迷乱的烟雾(唐朝的雾霾?)笼罩着青石台阶。月亮啊,向着南方飞动。一座空虚寂寞的离亭,紧闭着。这江,这山,在今晚,好冷!

这样的诗,必须先看题目,否则你不知道他到底在说啥。乍一看,全诗都在写景。啥意思?大晚上遛弯呢?如果看了题目,咱就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小王在晚上到江边离亭送行来了。

诗中没提送的是谁,但从《江亭夜月送别·其一》来看,他送的应该是一位朋友。

由于历代评家都认为第一首不如第二首,所以我就挑第二首来造次了。但正是第一首点明了送别,不能不了解。现抄录如下: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你看,小王勃他又哭了!可见“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哄杜少府的。)

《其二》诗中虽然没提怎么送的,以及心情如何;但我们很容易就能体会王勃的落寞。因为他眼前的景色,全都被他整过容了。你看:“烟”是“乱”的,正在“向南”的“月”是“飞”的,“离亭”是“寂寞”的,“江山”突然就“寒”了。

尤其是“江山此夜寒”的“寒”字,一下就把“夜”的气氛给定住了。受到了历代诗评家的好评。这个“寒”字,当然是王勃自身的感觉,和真实天气的关系不大。就算当时是大暑,王勃说它“寒”,它就得“寒”;这就是诗人的权利。

大家都说“寒”字好,我又不是二楞子,当然也觉得好。但是(还说不是二楞子),我尤其觉得“此”字更好。“江山此夜寒”,一个“此”字,说的是巴江蜀山昨天不寒,前天也不寒,明天不知道寒不寒,但在今天晚上,偏偏就“寒”了!为什么?

因为要,离别……离别…………

我猜想,王勃写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时候,他朋友应该是将要走却还没有走,所以才用“乱”和“飞”来形容当时心境之糟糕以及时间流逝之快。说的是不舍。

王勃在朋友刚走了之后,顿感凄凉,这才写完了最后两句。“离亭”“寂寞”了,“江山”也很快地“寒”了。说的是伤感。

短短二十个字,一半说送,一半说别,有章法、有情致,厉害厉害。

至于,他的朋友为什么大半夜才动身远行,我就不好猜了。估计,他的朋友误了时辰,只好把船票改签到晚上了。

这些细节我们就不琢磨了。咱们要知道的是,王勃只写景色,就把送别的境况给交代妥了,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相关文章

  • 诗了个唐·此情此景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诗意为:啊···这迷乱的烟雾(唐...

  • 诗了个唐·从了个军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 诗了个唐·各种朋友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

  • 诗了个唐·可别贪玩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

  • 诗了个唐·朋友当官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

  • 诗了个唐·代为言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为:黄鹤楼...

  • 诗了个唐·哪个更长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

  • 诗了个唐·反对迷信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

  • 诗了个唐·怎样离别

    《别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

  • 诗了个唐·寻常之作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意为:荆襄之地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了个唐·此情此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yu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