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23日,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与千千万万个生命一样,他的到来,是茫茫人类世界中的沧海一粟。
他是我的姥爷。
童年
姥爷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钳工,母亲没有文化,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一家人的开销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但是父母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他能成才。
六岁时,姥爷上了小学,有着男孩子调皮捣蛋、贪玩的通病,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脚丫被钉子扎过,脑袋被马蜂蛰过……作业经常不做,成绩很差,老师还曾到家里找父母告状。
就这样,一直到上了初中。
转变
初一前的暑假,他去一个同学家玩儿,一进门就惊呆了!这个同学的家好大呀!竟然有两个卧室,还有专门的书房!书房里还有一个大书架,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书。每个房间的墙壁都被粉刷得那么洁白,显得那么亮堂!客厅里的家具也是他第一次看见,同学告诉他那是沙发和茶几,当他坐在那软腾腾的沙发上,不禁想:“就是在这沙发坐上一整天,屁股也不会疼呀!”
从同学家出来,姥爷第一次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动。回到家,看着灰色的水泥墙、一家六口挤着的一室一厅的小房间,姥爷禁不住告诉父亲自己的所见所闻,并问:“爸,为啥同学家条件那么好?为啥咱家不能这样?”太姥爷愣了一下,慢慢地说:“我从小没机会读书,文化低,后来干了钳工,虽然我很努力地跟师傅学习,但最多也就是现在的八级钳工到头了,你同学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爸爸还是二电厂厂长,条件当然比我这个小电工好太多。”停了停,太姥爷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咱家唯一的男孩,家里以后还要靠你呢。爸妈没本事,啥也帮不了你,我们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呀!”
那天晚上,姥爷第一次认识到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虽然现在成绩很落后,但他想:“同样是人,同样有两条胳膊两条腿,只要努力,一定可以缩小差距!”从此,他立下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一个很朴实平凡的目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让自己的家也过上高水平的生活!
此后,姥爷简直脱胎换骨,他开始认认真真地听课、作业、看书,成绩从慢慢提高到突飞猛进,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们只知道后来的姥爷,学习成绩稳坐前三把交椅。
高考
高三那一年,和千百万莘莘学子一样,姥爷做着最后的冲刺,六年来的努力,让他准备足够充分。然而,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或许老天爷要特意考验姥爷,高考前一天,姥爷感冒发烧了。更糟糕的是,他早上睡过了头,父母也忘了叫他。等姥爷醒来,发现快要迟到了,急得顾不上吃早饭和难受,拼命奔向考场,差几分钟就迟到了,好险啊!姥爷回忆当年,告诉我他当时也是心慌意乱的,曾有一刹那想放弃,但马上又鼓励自己:“你学得很好!知识都掌握了!晚了几分钟不用怕,只要冷静,加快速度,一定可以顺利答好卷子!”
1964年,姥爷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
离开熟悉的家乡,奔赴陌生的北京,姥爷开启了五年的大学生活!那时的姥爷也对人生有了更远大的理想,他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一名工程师,一名画家。
在学业上,姥爷最喜欢的是理工科,那些微积分、高等代数、流体力学、电学等等,姥爷都学得得心应手。姥爷感到比较吃力的是英语,但是他没有放弃,在咬牙努力下,姥爷终于在阅读科技英语方面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开口交流仍比较困难。
画画,是姥爷与生俱来的爱好,小时候他就经常在课本作业本上涂涂画画。姥爷学习美术的途径很奇特,从来没有上过一节专业美术课,纯粹自学:阅读美术书籍、临摹画册、练习写生。上大学后,开阔了眼界,学习条件也得到改善,姥爷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这个兴趣爱好,后来,他专注于中国水墨山水画,创作出很多令人赞叹的作品。我常想,如果姥爷出生在当代,肯定能成为一个大画家。
男人
我觉得大学让姥爷从男孩变成男人。姥爷刚读大学时,最令他惊讶的是天天能吃到白面馒头、白面饺子。那大学的第一顿白面饺子至今令他难忘,因为他撑得整晚睡不着觉,满地遛跶。他很希望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姐妹也能吃上这样的美餐。于是,每年春节回家,他会用省下来的钱买半扇猪,千方百计地扛上火车,在千里迢迢的路上,在春运的人潮中,想想都觉得这项任务得有多辛苦麻烦,但是姥爷不觉得累,看到家人开心地吃上他亲自从祖国首都带回的猪肉,他只觉得自豪!我想,姥爷大约是在那一刻有了实实在在的责任感,从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
文化大革命
姥爷本想本科读完,继续攻读研究生,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时代大潮忽地席卷而来,卷走了一切美好的期待。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不准搞研究!”“知识分子下放劳动!”“学生不准学习!”洪亮而喧嚣的口号遍布着大街小巷,5月的阳光,本该是辉煌灿烂的,却忽然间支离破碎了。姥爷最终被时代大潮裹挟着而去,跟随号召,跟着同学们一起罢课、游行。然而,姥爷反感、不参加批斗、打砸等极端运动,并尽量抓紧时间自学,而不致课业全部荒废。
第一份工作
1970年,姥爷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宝鸡市凌云电器厂工作,工厂主要为飞机和军舰生产导航设备,也算是实现姥爷的工程师梦想吧。姥爷最开始是工人身份,但他没有眼高手低,也不嫌脏嫌累,而是在生产第一线勤学好问,进步很快。
当时凌云的技术人员是中专生,没有学过微积分,偏导数,没有学过材料力学,所以很多技术问题理解不了、解决不了,而姥爷在大学学过,就很快解决了。就这样,姥爷上任技术员,又升职到车间主任,很快又成为技术科科长。知识就是力量——在姥爷的人生中再次得以验证。姥爷回忆说那些年他还参与攻关研发新产品,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感到学有所用,生活很有意义。
新挑战
1985年,"华秦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宝鸡分公司”成立,负责国外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姥爷加入其中,任经济合作部主任。姥爷积极学习经济合同法、涉外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参与组建多家宝鸡市合资企业,为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后来,姥爷出任“西宝钻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经过一年努力,就出口创汇,实现赢利。总之,只要是有意义,有挑战的工作,姥爷总愿意去尝试,而且干一行成一行。采访时,姥爷激昂的说:“工作中要敢于创新,不能满足于现状,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退休
1998年,姥爷退休赋闲在家,但他觉得自己仍精力充沛,便应聘到一家电解水公司。电解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姥爷说:“我有物理化学的好底子,这点原理肯定能搞明白。”于是,姥爷又开始看书自学、钻研、做实验,很快,他就成了公司里的专家,客户售后有什么问题,只要姥爷出马准能解决。
创业
2006年,六十出头的姥爷赶时髦,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和网店,生产销售电解水方面的产品,一直到现在。今年的疫情大大促进了电解水行业,今年暑假和姥爷一起旅行时,他还一边游山玩水一边打着电话做成了两单大生意呢!
后记
今年,姥爷七十五岁了。
我一直觉得,我的姥爷在同龄的老爷爷中,有些与众不同:头发,总是青黑而浓密;皮肤,总是光泽而红润;眼睛,总是喜悦而炯亮;臂膀,总是坚实而有力。直到现在,他没得过什么大病,他乐于钻研产品,给客户解决好问题,踏实地赚钱;他乐于洗菜洗碗,以免姥姥风湿病见水复发;他乐于陪着我思考烧脑的奥数题;他乐于跟着我们旅行,去法国,去意大利,去张家界,爬高险巍峨的山,登海拔4000的甘南高原……他与无数普普通通的人一样,过着平平凡凡的每一天,但却又是独一无二的。
我曾经问过姥爷他是怎么克服困难,从一个差生变成学霸的。姥爷想了想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钻研精神,遇见没看懂的东西或不会的问题,不能怕不能躲,而要反复读反复琢磨。实在不行就去跟老师讨论,一定搞透为止。面对困难更不能轻易放弃,至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尝试,比如高考那次我若放弃了该多可惜呀!”
是的,时代与宇宙的洪流中,每个人都置身其中,顺流而下,去往不知名的彼岸。而有些人,他们或许有一定的天赋,却不是天选之子,他们无法引领一个时代,但能凭着钻研和坚持,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孜孜不断地进取,拥有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我的姥爷,就是这样的人。
李长江,我姥爷的名字。不会被刻在纪念碑上,不会被写进历史书里,但会被受到他感动的人记住,会被他自己记住。人虽渺小,人生虽短促,但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