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的时候,我曾经被曹公骗过,以为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红楼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时候,黛玉嫌“别人挑剩的花儿”才给她,把最后两只宫花往空盒子里一掷。
黛玉也不想想,周瑞家的跟王夫人关系紧密,哪能不去嚼舌告状。类似明写,让人觉得林妹妹就是个刺头儿,不通人情世故。
然而,这样的一个牙尖嘴利不饶人的林妹妹,却有一支以紫鹃为首的得力团队,处处维护黛玉的利益。
有例为证,《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发现宝黛情比金坚,跑去潇湘馆假意给宝黛“做媒”了:
“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紫鹃听了这话,慌忙跑了过来:“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何不和太太早些说去?”
慧紫鹃当得这个“慧”字,先是“情辞忙试玉”,让贾府上下得知宝玉情系黛玉一人,然后一语戳穿薛姨妈的伪善面孔。
“你当真想给我家小姐说媒,找老太太说去呀?” 那个时代的婚姻大事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说媒的跟小姐本人叨叨的?
薛姨妈帮女儿宝钗宣扬“金玉良缘”这么久了,她怎么会替黛玉做媒?作者只不过借好丫头紫鹃的口揭破这层皮。
黛玉要是吐露出一句:“我非宝哥哥不嫁。”薛姨妈有本事以讹传讹,张扬得满贾府都知道。到时候贾母即便满心成全宝黛,也无力回天。
这时候看看回目“薛姨妈爱语慰痴颦”就知道有多讽刺了。颦儿的确够痴,可是薛姨妈何曾爱过痴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40203/da701cfb01cc51e6.jpg)
潇湘馆的团队给力不只一次,就连小丫头雪雁都在贾府的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了。
黛玉刚进贾府时,随身带的那个十岁左右的小丫头就是雪雁。雪雁那时年纪尚幼,一团痴气,不能胜任工作。所以贾母把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嫡系丫头紫鹃调拨给黛玉。
雪雁长大之后,耳濡目染,跟着紫鹃学会了灵活机变。赵姨娘曾经找雪雁借丧事上用的白衣裳,雪雁的谎话张口即来。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我(雪雁)说: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费多少事,别误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林姑娘天天病歪歪的,赵姨娘还打算借人家贴身丫头月白绫子袄儿穿了去丧事,这不是给黛玉添晦气吗?赵姨娘知道紫鹃厉害,所以曲线救国要雪雁去请示黛玉。
没想到强将手下无弱兵,雪雁拒绝掉干脆利落,还把话说得客客气气,让赵姨娘这种爱占小便宜的人抓不着把柄。
按说宝钗博学多才,精通人情世故,管理蘅芜苑的队伍应该绰绰有余。然而事实证明,她的团队处处不给力。
莺儿算是宝钗心腹了,宝姐姐打算暗示一下金玉良缘,还得再三提点莺儿“倒茶”,她才知道替宝钗把话说出来。
《红楼梦》第八回: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也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紫鹃和莺儿对自家小姐终身大事的反应程度,是有着云泥之别的。
莺儿一直跟着宝钗,却不明白主子的心思,要靠她提示几遍才明白。莺儿已经是蘅芜苑的丫鬟头儿,水平不过如此。其它人等,曹公连名字都懒得给一个。前80回中,从来不见有任何宝钗丫鬟的护主行为。
紫鹃与黛玉是姐妹情深。她心心念念要维护黛玉,听到“做媒”,立刻回应。连薛姨妈这等久经世故的中年妇女都不知如何作答,只好打个哈哈把紫鹃糊弄过去。
有了得力的团队,林妹妹才能把她的潇湘馆管理得井井有条。细看红楼梦前80回,有谁看到林妹妹的手下做出不得体的事情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40203/53513995d1d3c33f.jpg)
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对黛玉的管理才能有总结性描写。
当时凤姐略过宝钗的蘅芜苑不查,只推说是亲戚。同是亲戚的潇湘馆却享受了自家人待遇,被凤姐细细抄捡了一遍。
抄捡结果,潇湘馆的丫头婆子并无鸡鸣狗盗,私相传递之事。连跟着起哄的王善保家的之流都说不出二话。
估计凤姐一边安抚黛玉,一边庆幸,“还好林妹妹身子不好,倘若妹妹管家,如此聪敏外加识文断字,谁还记得凤姐我?”
曹公在这一回让蘅芜苑避开查抄,其实也算回护了宝钗的体面。
早在宝钗派人给黛玉送燕窝的时候,黛玉就提到:“别耽误了你发财”。可见宝钗那里的值夜婆子夜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倘若王善保家的真的在蘅芜苑抄出实证,还真是尴尬无比,不好处置。
抄捡大观园之后,贾母大怒,发落聚众夜赌之徒。宝钗立刻搬离,也算自己保全了最后一点体面。
团队如此不给力,问题应该还在领导者身上。黛玉待人看似刻薄,其实最有平权意识,待人真挚。
黛玉剪玉穗子,紫鹃直言“姑娘太浮躁了些“,未见黛玉着恼训斥紫鹃”犯上胡说“之类。黛玉和紫鹃可以连床夜话,提醒她”多留神自己终身大事“,黛玉也只是凝神细听。
黛玉对紫鹃,很少“拿出做上的款儿来”。与其说黛玉紫鹃是主仆,不如说她们是知己闺蜜。
对待下人,黛玉出手大方,赏罚分明。连一个传话的小丫头,黛玉都“随手抓几百钱”给她。管理学的根本,落在“胡萝卜加大棒”上,玲珑剔透的黛玉一切都把握得刚刚好。
宝钗身边不会有这等人,因为宝钗自己从不对他人真心相待。她凡事只求自保,“一问摇头三不知”,待人虚与委蛇,他人如何不知?
加之宝钗一心崇尚节俭,蘅芜苑的婆子们家用不足,可不要另走蹊径,靠夜赌弄点零花钱?
两大女主的相关描写闲闲相对。黛玉的人事管理技巧如何,读者心中自有定论。
《红楼梦》这样一部奇书,可以读一辈子。每读一次,感受不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品读,着眼点也不同。我把今天的观点写下,于同道交流探讨,也留给自己五年之后再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40203/879270f175e7d4a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