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芳草集谈天说地
包公故事:清代繁荣期(一)

包公故事:清代繁荣期(一)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07:24 被阅读0次

清朝在经历康乾盛世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清朝末年,封建统治内外交困,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于是具有护持朝纲、匡扶正义的理想主义情怀的文艺创作者再次聚焦包公,尽情释放自己的才华,包公断案的文学创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清代的包公创作不仅文学种类齐全、数量剧多,而且思想艺术成就高,是包公故事创作发展的最高峰。

清代朴学发达,重视考证辩驳。在史类笔记里,有对包公事迹的辩证。《四库总目》指出“拯之心迹,天下后世皆可谅之。遽讳而削其稿,反若拯实有此短者。此张田编次之无识,非拯志也。”四库馆臣认为包公立身刚正,无所忌讳,编撰包公奏议者不应删去包公的奏章。

清代地方志收录包公故事的范围广阔、数量繁多,无论是包公任职地,还是未任职地都演绎着包公故事。如《乾隆祥符县志》《道光肇庆府志》《光绪重修天津府志》都记载了包公的一些传说。包公平生未到过湖湘地区,却得到湖湘人民的尊崇信仰。《道光永州府志》《同治浏阳县志》《光绪湖南通志》等记载了湖湘民众建造包公(孝肃)祠庙、祭祀包公的情形。

包公在各地域的广泛流播,加深了民众强烈的清官意识。民间传说包公的儿子喜欢忤逆包公。《吴下谚联·来字作去字话》讲述了包公儿子喜好忤逆,临终遗言以石棺装殓,儿子竟依从未更换为木棺,致后世再无清官包公转世。可见包公在民间信仰中的巨大影响。著名文学家袁枚《新齐谐》录有包公故事,如《酆都知县》记包公为阎罗王,知县幕僚因言得罪关帝,中风身亡并遭雷击;《乌台》谓包公听断妖鬼坐乌台。

清代包公故事的传奇已知亡佚10种;存有10种,即《正昭阳》《双钉案》《五高风》《五义风》《琼林宴》《普天乐》《乾坤啸》《四奇观》《肉坵坟》《酒色财气》,剧目大多突出包公与忠孝主题及民间信仰的关系。朱佐朝《乾坤啸》,剧述乌廷庆家三代为将,妹妹是皇后,而韦继同的妹妹亦为帝妃。两家原有矛盾,韦妃于是陷害乌后。设计陷乌廷庆全家于牢狱。经包拯审明,冤情得雪。《纳书楹曲谱》收录《乾坤啸·劝酒》一出,此剧似影射明万历间梃击案。李玉《五高风》,剧写宋都御史文洪与权臣尤权的忠奸斗争。《乾坤啸》和《五高风》两部戏剧的情节,不见于宋元包公小说戏曲文本,明代《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未收录类似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公故事:清代繁荣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b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