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认为,“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又像是“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一天进步似一天”,那是多么美好的图景!要想达到这境地,或许,我们还得以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以下理念为导向去努力:
一、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教员的一切,要影响到学生身上去;学生的一切,要影响到教员身上去”。我们希冀有活的教育,就要有活的教员与活的学生,两相影响,活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想想我们的课堂,那些死气沉沉的时候,其实真的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时候首先是老师的问题。老师不够活泼,不够灵活,缺乏充满活力的课堂艺术,才使得学生不为所动,不能参与其中,故而又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授课。因此,“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活跃与活力都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二、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知识存在于课本,似乎活的东西也变成了死板之物,让人觉得乏味、无趣。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现实中活的东西上去。陶行知先生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拿花草来教授儿童,将这花草解剖开,研究其中的奥妙,看是如何构造的。小孩子对于这事,觉得是很有趣味的。先生认为我们以这种种东西去教学生,不但能引起学生活泼的精神,并且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快乐。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事实证明,学生确实更乐于通过这样的活的东西来获取知识,也打开思维与智慧之门。此外,活的教育,还需要与时俱进。由此,我们知道,所谓“活的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材”。
三、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活的书籍,就是指所记载的人的思想和经验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若只是一味以各种书籍为本,不懂选择,无所侧重,也不能产生活的教育了!活的书籍,还应该是各门各类的,引导学生去广泛地认识世界,感知人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不少时候带给学生的是“死的教育”,还总慨叹着学生不好教,学问不好做。读完陶行知先生此文,悔之愧之,亦悟之!此生为师,路尚漫长,还得上下求索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