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又请假了,说他家孩子吃螃蟹过敏了,满身的红疹子奇痒难耐,孩子又哭又闹,小手还总是不受控制地往身上挠。
大家都知道疹子是不能挠的,越挠越厉害,即使皮肤挠破了,那种皮下虫蚁啃噬的感觉也不会消退半分,只会徒增病情。
没办法,家人把孩子的手脚绑上送去了医院。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大人快要心疼死了,恨不得把痛苦转接到自己的身上。
那你以为食物过敏的痛苦只有小孩子才会遭遇吗?成年人一样跑不掉的。
据统计,美国有高达3200万人患有食物过敏,其中600万为18岁一下儿童(约占儿童总人口的8%),超2600万患者为成年人(约占成年人总人口的10%)。
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过敏患者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在我们身边,经常过敏的人或者我们自己,或者被我们称之为过敏体质,常年与过敏抗争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
重要的是,一旦过敏,腹胀、恶心、腹泻、皮疹、口痒、鼻塞、头痛,甚至无法吞咽或呼吸,有的人还因此休克,危及生命,在精神和肉体上留下的创伤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你要小心了,这些食物你都不可以吃!”
那么到底什么是“食物过敏”呢?又有哪些是容易让我们产生过敏反应的食物呢?食物之外还有引起我们过敏的诱因吗?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是不是一回事?
西北大学费恩柏格医学院的儿科和医学教授陆琪·古普塔所著的《食而无惧———拥有无限的饮食自由》一书中说,真正的“食物过敏”就是指由于接触食物而持续引发有害免疫反应的医学疾病。
其发病机理与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有关。诱因是食物中的某种蛋白质即过敏原,自身免疫系统错把它当成了威胁,开始对其进行攻击,刺激身体产生了相应的物质比如组织胺,这种物质进入体液引起了一系列的过敏反应。轻则口痒、出现荨麻疹,重则喉咙紧缩或肿胀、呼吸困难等等.....但也不完全一致,因过敏类型、食物量、患者个体的不同而异,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据了解,一般的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但消退也快;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且严重过敏反应对身体的伤害较大。
现在我们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九大主要食物过敏原:花生、树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榛子、巴西坚果、开心果)、牛奶、鸡蛋、贝类(如虾、蛤、蟹、牡蛎等)、鳍鱼类(如鲑鱼、鳕鱼、比目鱼、鲶鱼等)、大豆、小麦、芝麻。
也有个别个体对其他食物过敏的,也有的人对不止一种食物过敏,除食物之外的其他触发因素也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比如;昆虫叮咬、抗生素药物等、天然橡胶、花粉、粉尘、阳光等等,情况较为复杂,就不多累数。
那么过敏和不耐受是一回事吗?答案是:两码事。
如果患者自幼喝牛奶就会出现腹泻症状,而没有皮疹等表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乳糖不耐受,也就是先天性体内缺乏乳糖代谢酶,肠道对乳糖这种成分无法消化吸收而产生的腹泻反应。
与机体免疫系统无关。
如果原来喝牛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突然有一天开始并以后持续出现喝牛奶腹泻,那才有可能是对牛奶过敏了。
在《食而无惧》一书中,陆琪·古普塔教授还告诉我们,不要恐惧过敏反应,放松心情,学会判断疾病是否为过敏反应还是不耐受,运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治疗,我们完全可以实现食物自由,食而无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