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832243/32f58db46332d5d9.jpg)
存在主义哲学敏锐地看到来自外部干扰导致的教育失败,不只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从这些事件中表现出的一种新的、迄今尚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连续性发展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
二、存在主义对教育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认为:人类并不是简单地屈从和企图躲避恐惧和失落感,而是正视它,有意识地去触及它,从精神上坚持到底。当人对一切事物都产生怀疑,遭受失去一切的威胁并且不再拥有他所能依赖的东西时,他就会经受一种奇特的“情绪突变”。这时,他将在自身中找到一种不受外界威胁的最后一个绝对可靠的支柱。这就是存在主义哲学根据克尔凯郭尔的观点以其特有的概念来描述的存在。
如果我们以存在主义哲学严格的生存定义出发,即从每个人的最近的始终只在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的核心出发,那么教育似乎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使单纯的尝试也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在人们把教育看成是成长着的一代人不断进步的形式时是如此。但是,只要我们把握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主导思想,情况就不同了。在人的生活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性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些事件纯粹的视为外来干扰。相反,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他们也是与上述非连续性的教育形式相一致的。属于这类事件的有威胁生命的重大危机,突发的对新的更高级生活的向往,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号召和告诫,以及对今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遭遇等。所有这些事件都是狭义的存在经验,它们突然地、令人震惊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如果从通常的那种关于人的存在经验意义上去理解,那是很危险的。尽管如此,如果人们深入研究这些事件的各个方面,他们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揭示与不断进步的教育观念相对的非连续性的教育形式,这是存在主义哲学对的教育的真正贡献。对这种教育形式人们过去并非一无所知,只是没有认识到其根本意义,只有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能从理论上了解这一意义的方法。
三、如何克服存在主义?
现实的生活使我们心灰意冷,我们不能被动地听天由命,我们应该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以便能顶住恐惧时在自身中找到一个最后的绝对依据,即存在主义哲学意义上的生存。但是这条路并不真正通向自由。确切的说,有意义的生活要求人们超越孤独,寻找与自身以外的现实的联系,与他人的联系,与他能够适应并给其生活带来依靠和内容的触及各方面的制度的联系。
对世界信任
人们把对未来充满信任的做法,这种不会使人堕入深渊而只会重新振奋的聪明做法看成是希望。它使对世界信任的现世观点,它超越了一切失败和忧虑,是我们生活的最后基石,它是一种已在预料之中的、只有有意义的计划和行动才能实现的境界。布洛赫还强调说:“重要的是要学会希望。希望的任务是不放弃,要寄希望于成功而不是失败。”人们必须不懈努力以克服不断产生的绝望感。
四、遭遇与危机,对个体成长的意义在哪里?
1.遭遇和危机让人找回存在
人在顺境中,往往会忘记自我,犹如在昏睡中,而当遭遇挫折、身处困境或者转换环境时,遭遇逼迫人们在两种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并做出取舍的决断,人会猛然惊醒,最终独自面对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2.遭遇和危机是新生活的开始
遭遇和危机是唤醒自我、转变自我的契机,是开创新起点的机会,甚至说“向某个新的生命阶段的过渡只有通过危机才能得以实现”。
人在危机中或经历危机之后才能成熟起来。人在战胜危机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自我,树立稳固的、不怕任何外来影响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培养处变不惊、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强的意志,从而使自己成熟、坚定起来。
当然,危机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不是需要人为制造危机?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不论危机有多么积极的作用,首先意味着对人的伤害或危害,而且很多时候这种伤害或危害造成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可控的。我们应该化危机为成长的契机。
参考了郝晓东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