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不是因为工作过度而引起的,而是不得已放弃重要的事。——雅虎CEO迈耶
前面我们讨论了,学习就是生活,而元学习则是第一原则,由此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以及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比如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比如以学生为中心,而移动互联网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则使得我们的学习方式变得不同,我们更方便地拥有自己的学习世界甚至个性化的贴身虚拟导师。
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则更有意思,自适应的学习将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我们都具备自己的学习风格。
个性化学习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不同的,虽然我们的学习机制是相似的,但我们的学习风格是千差万别的。
有一些喜欢晚上学习,另外一些人则习惯早起——性别、年龄、性格类型、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风格。
从1970年代开始,教育界开始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将学习者划分为视觉性、听觉型、动觉型,另外也有一些用触觉或者情绪来获取知识的人。
知道你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孩子恢复自信:有一些不适合现有学校教学模式的孩子们可以知道,自己不是真的太笨或者太糟糕,也许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模式。
近几年来,关于学习模式也有不同声音,有一些认为学习风格的划分并不可靠,觉得证据不足;另一些则觉得给人们贴上“某某类”学习风格也许会弊大于利。
不过不管怎么样,努力去理解人们的学习风格并且鼓励大家认识自己的尝试是有价值的。
学习者中心则强调每一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在这个学习模型中,无论是父母、教师还是班主任都是支持者角色,而孩子则是最重要的因素,学习围绕孩子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格展开,同时这个模型还关注孩子们的社会参与、智力水平和心理需求。
在这么长时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系统之后,人们终于意识到,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系统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也是有原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操作起来显然非常困难——这就相当于要给每个孩子配备一个全程家教——不过无论如何,一件正确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是困难的就不去做了,与其说这是一个模型和建议,不如说这更是一个责任。
技术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导师。
它不一定是人格化的“导师”,但它可以了解我们的学习状态,给我们提供工具,设置一套方法让我们专注于学习,给我们及时反馈和鼓励,还有,它永远不会生气,并且只要我们需要就随时出现。
而可汗学院、Coursera等的实践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真正摆脱一个封闭的小环境的局限而直接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最适合的导师和课程,虽然和真正的面对面不能比,但至少你有了选择。更何况,你可以混合来进行不是吗?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和材料来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让它变得更加高效而有趣。一支笔、一杯热茶、一本笔记本,学习时是否听音乐,更喜欢早上还是晚上学习……
而移动学习则带来了更多可能,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有一个重要设想是,我们可以随时获取学习材料。而移动应用商店里则有着丰富的应用供我们选择,无论是语言学习类、学习游戏类还是其他。而云计算和云存储又使得我们的所有学习都可以实时同步,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记录资料,学习一些碎片的知识,然后在平板或者电脑上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
大数据分析是通过收集海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的过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处理越来越多的细节,我们可以采集和处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给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更值得期待的是自适应学习技术,这是一个不断强化的概念:计算机不仅是通过分析数据来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它还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而越来越“了解”学习者。
而数据的收集也会扩展,只收集一部分学习情境下的数据还无法真正达到自适应的程度,学习者在社交、玩游戏及很多其他方面产生的数据跟他在特定时刻掌握学习技能或者学科知识产生的数据同样重要。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繁杂的数据往往让我们自己难以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而自适应学习技术则正是帮助我们觉察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
技术带来了可能性,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时代已经来临。
关于个性化学习这个大主题我们就先聊到这里,我们都知道学习应该是个性的、有趣的、协作的、相关的、多元的、科技的和开放的,下周开始我们来看看学习如何变得有趣。
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