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这个名词由来已久,一直以来这种行为也都受到人们的指责。尽管有不少专家为啃老洗地,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社会观念中对这种行为的嫌恶。而最近随着某个电视剧的热播,啃老这个话题再次走到话题舞台中央,成为人们热论的焦点。只是这一次它换了身衣裳改了个词儿,叫做:陪伴式啃老。
所谓“陪伴式啃老”,简单说就是陪在老人身边,吃穿用度则全部都是老人花钱,与传统明目张胆式的“啃老”想比,这种啃老显得更具有道德优越感,并且具有相当的“隐蔽性”。
其实如果没有这个名词的出现,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在“啃老”。毕竟生活中,与老人同住,生活用度由老人的积蓄或者退休金甚至是工资来维持的人,不在少数。
在电视剧里,苏家的老二一直都陪在了父母身边,爹妈的钱也大都花在了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然而老二却认为,自己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是最孝顺的人,根本就不是在“啃老”。
其实他说的这话不无道理。
社会上一边在说这老年人生活孤单,需要陪伴,呼吁人们常回家看看;甚至鼓励年轻人与父母同住在一起,便于陪伴与照顾。在父母面前,活到四五十还是一个孩子,平日里一家人住在一起的生活开销,你花我花又有什么区别呢。相对于那些迫切的想要离开父母,打死不跟父母同住的人来说,这种方式似乎更值得鼓励。
与父母住在一起,父母自愿的给子女钱,心甘情愿愿意承担这个家庭的日常开销。这种“自愿式”的支出,算得上“啃”吗?在社会固定的认知中,认为年轻人工作了就不该在向父母伸手要钱,甚至不该再用父母的钱,给父母增加负担,然而在实际生活里,大部分的人依靠自己的能力过不上“舒适”的生活,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啃老”,都“啃过老”。
只是这种“啃”,不是那种令人憎恶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不工作没追求的“啃”,而是迫于生存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你总得结婚生子,丈母娘张口闭口要车要房,按照年轻人的收入,想要追上丈母娘的要求,靠自己,不得奋斗“一辈子”。真等到那时候,你还需要什么丈母娘。
只是爹妈和孩子,原本就是一家人,何必分得那么清呢?
作为父母,他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的子女付出。但是作为子女,我们更应该理解父母的辛苦,主动的为父母减轻压力。说到底,“陪伴式”的啃或不啃,关键在一个度。而这种形式如果建立在双方自愿,阖家美满幸福的前提下,那么这就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伪概念”。
相对于你长期不回家,可能父母更乐意你回家“啃上一啃”。
不少专家都说,父母生活的那个年代,工作分配,房子分配,福利也好 ;中国用短短二十年追上了西方百年的发展,无数的人在遍地的机遇里“暴富”发家。但是这个时代,显而易见艰难得多。你朝九晚五起早贪黑的工作,挣的钱可能还没有爹妈在家种花喂鸟拿到的“退休金”多。
“啃老”不单单在中国有,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刚毕业的年轻人更需要社会的认可与机会,只是这个过程却相当艰难。这种经济发展中必经的“痛”,也许这阵子过了,一切也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