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造03  爱因斯坦的策略《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创造03  爱因斯坦的策略《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作者: 董瑞红百合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1-07-12 13:02 被阅读0次

    创造03 | 爱因斯坦的策略

    转述师:宝木

    武志红

    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创造,来自臣服”,今天是第三讲“爱因斯坦的策略”。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来和你试着来探讨一下爱因斯坦的创造力的特别之处,也会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练习。

    爱因斯坦的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有着最顶级的创造力,二十世纪初当经典物理学家认为牛顿力学已经穷尽了物理学的大厦时,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简直是让整个大厦崩塌。上周专栏内容中我们讲到,伟大,常常从冒犯开始,我觉得爱因斯坦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冒犯者。

    现在,我也试着冒犯他一下。我首先要对你说明的一点是,对于爱因斯坦其实我不是非常了解,今天解读他的创造力来源,并非是我原创,而是来自美国著名培训师罗伯特·迪尔茨。这位罗伯特·迪尔茨是国际顶级NLP大师,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虽然它本身不是一套心理治疗法,但常常被用来了解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罗伯特·迪尔茨是我的催眠老师斯蒂芬·吉利根的好友,他曾在广州开办一个课程“天才的策略”,我在这个课上听他解析了几位天才的思维模式。

    迪尔茨的观点是,天才们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模仿的,虽然模仿者未必能达到他们的级别,但使用他们的思维模式会让人受益。

    例如爱因斯坦,迪尔茨认为他的思维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使用的是视觉化思考。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并不是用公式和纯逻辑去推导出理论的,相反,他是使用了视觉化思考的方式。

    我也讲过很多次,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个思维过程:初级思维过程和次级思维过程。初级思维过程的语言是图像,次级思维过程的语言是文字;图像可以视为存在,而文字则是存在的符号系统。

    初级思维过程的问题是难以沟通,如果一个人陷在这个状态,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问题,次级思维过程的问题是它可以很好地和其他人沟通,但它其实是符号系统,而不是存在本身,如果你太依赖它,那你的思考就可能会缺乏生命力,甚至都不能碰触到真实存在。

    如果一个人既掌握了次级思维过程的符号系统,又能很好地使用初级思维过程,那就意味着他既能直接碰触存在的水流,又能对这些水流进行符号化的思考,这时就会有很高的创造力。

    我认为罗伯特·迪尔茨所说的视觉化思考,就像是这两种思维过程的综合。

    杨振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爱因斯坦一个人就贡献了两个半,分别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早在16岁时就开始了一个视觉化的想象实验:如果以光速去追逐一束光,那会发生什么?会看到这束光在空间中静止吗?

    最终,爱因斯坦认识到光不可能放慢脚步,而必须以光速离他而去,光速不变,但时间会发生变化。这个想象实验,最终启发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而爱因斯坦说,他之所以开始这个想象实验,是因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追逐一束光。

    爱因斯坦有很多重要的想象实验,例如还有一个叫“神奇的电梯”,我对物理学不够了解,就不详细介绍这个实验了,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想象实验最终启发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大科学家们的创造力来自于哪里?杨振宁自己的回答是:“你不需要很多知识,也不需要多高的修养,你只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然后去猛冲,你就能成功。”

    这讲的是一种敢于做自己的精神,而弗洛伊德的两种思维过程的理论和罗伯特·迪尔茨的观点,我认为都值得参考。

    用感觉去聆听

    在“天才的策略”的培训课上,迪尔茨根据爱因斯坦的视觉化思考,设计了一个练习叫做“用感觉去聆听”。

    练习的步骤如下,首先,五六个人一组,大家围成一圈儿坐;然后,从一个人开始,先简单地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其他人讲关于这个人的两个真实的优点,并说“我喜欢”。

    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是真实的优点,而不是你想象的。例如,不能说“我觉得你很善良,我喜欢”,因为这是一个判断和猜测,是想象的,未必是真的,这样说时,对方心里可能会冷冷一笑:“你怎么知道我善良!”

    你可以这样说:“你的头发真美”,“你的皮肤很白”,“你的衣服很好看”等,这些都是真实优点。这样做是为了构建小组成员之间的连接。

    接下来,安静下来,闭上眼睛,简单感受一下身体,再睁开眼睛。

    从一个人开始,讲述他的故事,大约5分钟。听的人不使用思维,而只是将注意力放在感觉上,留意听的时候自己产生的各种感觉,例如你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以及其他各种感觉,不管它们看上去多么不合理,都尊重它们的发生。一边听,一边把你产生的感觉,画成一幅画。你可以画得非常直观,也可以画得非常抽象,总之去表达出你感觉就好。

    讲故事的人讲完后,听故事的人把自己的画给他看,并告诉讲故事的人自己为什么这么画,在听的时候自己产生了什么感觉。最后,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写在画上,署名,然后送给讲故事的人。

    做完练习后,拥抱彼此,感谢彼此,再闭上眼睛,安静一会儿,然后结束练习。

    这个练习,绕过了思维,而让讲者和听者直接碰触彼此的感觉,它会有非常不可思议的效果,特别是第一次做这个练习的人会惊讶于对方是怎么捕捉到那种感觉的,可能会发现自己其实完全没讲,完全忽视的感觉,被对方捕捉到了。

    在专栏《让家成为真正的港湾》内容中,我分享了我的一次练习,练习中一个台湾同学给我画了一幅抽象画,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当天晚上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然后直接面对了我一直在逃避的基本生命事实:我的父母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家庭,所以我的家算不上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有各种入侵者可以侵入。

    当时这个练习主题是讲述一个梦想,我具体讲了什么记不清了,应该是想成为资深心理咨询师之类的。按说从意识和思维层面,我完全没有去传递我的家庭信息,实际上这部分内容还在我潜意识中,但在这个练习中那位台湾的同学,他放下思维,用感觉去聆听时,却听到了我潜意识中的这个信息。

    这个练习我后来多次使用,很多次都发现了它不可思议的威力。例如有一次我去一个高科技公司讲课,我也是请这位公司的老板讲讲自己的梦想,然后让员工们去打开感觉聆听,然后员工们纷纷感知到了她的各种东西,而且太多是超出了这位老板的意识。

    直接聆听感觉,都是有些危险性的,如果想降低这些危险性,就要对这个练习有所设置。例如,罗伯特·迪尔茨有一次去巴黎的一家公司,处理公司内的一个危机,他就让相同部门的职员们构建一个安全私密的小组,每个人都去讲讲公司这次危机事件带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听的人一样是只听感受,并最终画一幅画送给讲者。这个处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员工们的心理压力。

    还有一次我去一家公司,组建了一个小组,请这家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讲讲他们为什么给公司起这样一个名字。那次大家非常放松,两位创始人也非常坦诚,而我搭建这个小组时,有意选了几位非常敏感的人,包括特别重视感觉的心理咨询师,然后所有人发现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收到了两位创始人的各种极为重要的生命体验,而且有一些是深藏于他们潜意识深处的东西,有的还是细腻到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用意识和思维去聆听,你绝不可能想象到听者可以接受到讲者的这些信息。

    之所以如此,我个人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头脑和思维层面的自我1,将我们切割开来,但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或者更深的部分,我们都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爱因斯坦对此也有深刻的表达:

    一个人是被我们称为所谓“宇宙”的一部分,受时空限制的一部分。他会觉得他的思想与感受和世界其他部分是割裂的,这是他的意识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我们的牢笼,将我们的欲求和情感限制在少数一些和我们亲近的人当中。我们必须将自己从这个牢笼中解放出来,拓宽我们的胸怀,去拥抱所有生灵和整个世界的美,这是我们的使命。

    所以,当我们将自己限制在自我1的范畴时,我们就像是切断了和整个宇宙的联系,因此创造力也会受损,但当我们将自己打开,与其它存在乃至整个宇宙连接时,更多的水流就会经由你而来,我愿意将这个称为创造力。

    今日得到

    国际顶级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认为天才们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模仿的,虽然模仿者未必能达到他们的级别,但使用他们的思维模式会让人受益。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个思维过程:初级思维过程和次级思维过程;初级思维过程的语言是图像,次级思维过程的语言是文字;图像可以视为存在,而文字则是存在的符号系统。

    初级思维过程的问题是难以沟通,如果一个人陷在这个状态,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问题;次级思维过程可以很好地和其他人沟通,但问题是它其实是符号系统,而不是存在本身,太依赖它,思考就可能会缺乏生命力,甚至都不能碰触到真实存在。

    划重点

    罗伯特·迪尔茨认为天才们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模仿的,虽然模仿者未必能达到他们的级别,但使用他们的思维模式会让人受益。以图像为主的初级思维过程会导致难以沟通,以文字为主的次级思维过程可能会导致思考缺乏生命力,不能碰触到真实存在。头脑和思维层面的自我1,会将我们切割开来,但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可以产生连接。

    推荐阅读:

    情感06 | 头脑妈妈

    空间03 | 让家成为真正的港湾

    命运08 |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命运12 | 你想要什么样的自传

    用户留言

    严雨

    654 赞

    今年我参加了福建南禅寺内观课程,在十天的课程中醒悟到自己的经历,也深刻领悟到内观课程强调的“平等心”与提摩西·加尓韦的自我1、自我2理论是一致的。    先说说我个人的经历:    本人曾经多次进入某种特殊境界的状态,有几次甚至是走在车水马龙的红绿灯路口进入状态的。那时候,我感觉我突然间与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我属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我,我以神一般的视角看待着周围的一切。视野变得很明亮,周围一切都与我无关,是完全物理性质隔绝的身外物。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就在那里,是必然的存在。我静静地看着周围一切,很慢很慢,很细很清晰。一切如同活动的画面,如在黑客帝国般看着身边的人群。我的头脑没有任何思考,只是在无条件接纳所有信息的输入。    这种情况是在我高考前三个月产生的,那时候我的成绩是能考上专科已经很满意的了。多次进入这个状态后,我无意中发现一种学习方法:拿起一本书,内心告诉自己“不想前,不想后”,然后在头脑一片空白的状态下,在一节课的时间一字不差翻完一本课本。没有思考自己是否记住或者理解,就这么看。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是高中三年最高分的,英语成绩甚至差2分满分,被国内排名前十的重点大学热门专业录取。      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知道是如何进入这样一种状态,也不知道其中理论缘由。      思考内观课程的“平等心”,突然觉悟了,这就是“不分析,不评判,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然后是无条件接纳一切”。我进入特殊状态时,就是处于“不分析、不评判,静静地看着,并无条件接纳一切的状态”!    提摩西·加尓韦的自我1、自我2理论。我的个人的理解就是:      一、人体的自我1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是一个“信息过滤器”。自我2是身体和潜意识。      二、平时人体信息流状态是:包括听觉、触觉、感觉、嗅觉等等的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自我1的“信息过滤器”处理后才能进入自我2。      三、在经过冥想等训练,或天生自我认识,能屏蔽“信息过滤器”,让所有外部信息不经过处理直接短路进入自我2。这时候就是所谓“平等心”状态,或者说提摩西·加尓韦的自我理论中提到的“不分析,不评判,平等接纳的状态”。这时候自己身心合一,也能非常好地感知整个场!      四、通过屏蔽“信息过滤器”,自我2的潜意识信息与身体直接联系,产生动作。      五、头脑和思维层面的自我1,将我们切割开来。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或者更深的部分,我们都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关键是屏蔽自我|的“信息过滤器”!

    2018年4月4日

    青岛罗刚

    206 赞

    重逢 无需开口, 也不要说明, 一切都刻在, 对望的眼神中。 在开始的开始, 我们没有分别, 两颗自由的灵魂, 游荡在星空。 经由千年的寂静, 我们早已把彼此读懂。 所以他们说, 所有的相遇, 都是重逢。

    2018年4月4日

    天色长蓝

    175 赞

    老师!我真觉得咱们教育从初中起就应该加入心理学的课程,让学生收益终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03  爱因斯坦的策略《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mr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