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四,我并没有和以往一样在晚八点更文,而是在后台发了最近一周自己比较忙的信息。其实忙,只是导致没有更文的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上周三,我经历了一次“伤筋动骨”自媒体会诊。
会诊的对象虽然都和新媒体相关,但问诊的人都有着很深的专业知识,还有部分是大咖,分析问题的角度已经跳出了自媒体,不少思路其实在很多方面都会受用。
02
我先总结了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三个问题,具体如下。
1)没有想明白成长类和职场类的边界,是专攻一类亦或者继续两者都写。
2)目前在用的平台有公号与简书。在不打算一个个平台同步的情况下,是否还有职场类比较受喜欢的平台?公号的粉丝质量和互动率会强一些,但增长太慢。简书个人的数据还不错,一半以上的文上过首页,在非签约的条件下有单篇阅读量4000和6000的文,喜欢100+评论100+。
3)成长类的文,个人的经历与阅历始终会与年龄挂钩,而很多一线IP比如得到作者写的都是这块,在认知与经历跟他们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问题提交后在开始会诊前,吵着吵着说“求毒舌,让风暴来的更猛烈些吧”类似的话语,谁知道,他们就真的毫不留情。
03
我将针对问题和自身情况所做的建议总结成了以下几点。
1)对于没有自己产品的人,写作其实是个坑。因为没有自己的人设,用户画像也就不太清晰,而他人也就不知道你到底要做或者得到什么。
2)职场或成长领域,定位不够清晰,比较泛。做不到差异化,不垂直,转化率会很低。
3)这条路不是粉丝多了就可以变现,应该思考能为什么人群提供帮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4)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怀,那不写行不行?写作是特别耗时又难以坚持的路,有这个时间去消耗为什么不去做点别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要重要。
5)有些平台你需要去运营,十万加都不是写出来而是运营出来的。而有些平台如摆地摊,你自己圈个地也有好货,自会有人来。选对适合自己的平台特别重要。
04
对于新媒体,个人目前虽是业余爱好,但不得不说,以上每一条建议都是字字珠玑,直逼要害。当许多人对于同一个人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时,当事人的思绪其实会很乱。但随着自己一点一点分析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却也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看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我是16年下半年才想着玩自媒体,那时之所以想玩,是因为我想做付费社群,觉得知识付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而恰巧自己运营过几个社群,身边又有朋友走在这条路靠前的地方,所以想着试一试。这个时候的我,如果懂以上五种玩法,应该全盘接受。
没多久便发现运营付费社群比以前做的社群要难得多,自己还欠缺许多东西于是打消了这个想法。也就只剩下了一个目的:以前自己一直写私密博客,是时候写点东西拿出来接受检验了。后续时常能收到积极反馈,心想那就继续写着吧。这时的我,其实只把写作当成了写作,别无他念,不怎么适合以上五种建议。
而现阶段的我,是被好朋友点醒的。她说,“人都是欲望动物,而你写作,一定是有追求结果的。或许不是名和利,但比如看到涨粉时的喜悦,文章被转载时的成就感等也反映了你的内心。每个作家都是虚荣的,我们渴望被发现,被支持,被共鸣与赞赏,你不仅仅是写写而已。”
她说的对极了,只是出于虚荣,我没有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而已。虽然不怎么关注自己公号的阅读量,是因为知道公号已经到了红海期,而自己在其他平台上有有着大量的赞和好看的数据。现阶段看到那五点建议,也明白了那都是他们兜兜转转之后的自我剖析,在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之后做出的正确的抉择,他们敢于直面自己,当属强者。
05
人的想法总是不断在变的,就好比写作本身从未变过,自己对它在不同的时期却有了不同的见解。见解在外在的投射可以用吃相来阐述,众生皆有吃相,只是有的吃相好看一点,有的要稍微难看一些。而变,也从来都没有好坏之说,了解自己并遵从自己便已难得。
写到这里,内心对于写作所有的阶段性困惑已经不复存在。用最近看到很喜欢的一句话结尾:我知道我应该怎么样去做,才符合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期待,也便是他们眼里的“更好”。但我还是没有那样做,因为,我会不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