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了,周日共读了《郑庄公戒饬守臣》,本来应该在周一就应写好读后感的,迟迟没有动笔,担心写不好,总在酝酿酝酿,发现酝酿是拖沓的近义词。还是硬着头皮捉笔写下几行为妙,再酝酿下去,就会逃离放弃了。
庄公在得到许安排守臣这番诫免谈话,使我想起了刘邦的鸿门说辞: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当然并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相似,我认为有一点就足够了,都是用华丽、冠冕堂皇的话语来掩饰或是掩盖内心想占有的真实目的。庄公与刘邦不同在于:庄公己经是实际控制、占有了许,却仍愿给天下一个假象,他是在替天行道,而非为一己之私欲;刘邦是要独霸关中,想在武关堵住项羽大军,而事迹败露,当然他只需蒙蔽住一人即可。
庄公谈话曲曲折折,却始终不离郑国的核心利益。言语中多少的言不由衷,但行为总是很诚实。纵然披上一层层的外衣:请许大夫百里事奉许叔居东偏,屡屡劝诫守臣、自曝过往兄弟不睦之事。也难遮掩想吞并许国的内心。
我想庄公就不如嬴政来得磊落,不敢大胆宣称我就是要天下。我想应该是春秋虽混战,却还有一种道义上的约束,尚不肯也不敢赤裸裸吧!也就犹抱琵琶半遮脸啰!或许庄公只要行霸道而非王道!
文中最后一段的结语:“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我不懂为何还盛赞庄公懂礼,特别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相时而动、量力而行可以是知礼?礼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