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成长励志散文
读《人生十论》2——适与神

读《人生十论》2——适与神

作者: 生活的慌张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21:33 被阅读6次

钱老在《人生十论》的第二论里谈到了“真善美”,他认为,西方人将“真、善、美”三种价值观念作为人生向往三大标的尚有一些不足:

其实此三大范畴论,在其本身内涵中,包有许多缺点。第一,并不能够包括尽人生的一切。第二,依循此真善美三分的理论,有一些容易引人走入歧途的所在。第三,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亦与此真善美三范畴轮有多少出入处。

德国人巴文克主张在真善美三范畴之外,加上适和神,即: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工技适,宗教神。

作者认为,巴文克的观点仅仅是弥补了第一个缺点,需要进一步加以变通扩展。

巴文克提到的适的概念是,根据经济原理,求能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认为,适的范畴应该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更应该拓展到人文社科领域。儒家所谓的“时”,道家所谓的“因”,均与“适”相通。适于此时者未必即适于彼时,适于此处者未必即适于彼处。适的观点的引入也就更加的有辩证的观点了。

从真善美的角度来说,真善美的概念应当是人心的产物,因为没有人心又何来真善美这种观点的存在呢?但如果说真善美是主观的,那么你认为是真的,我可以认为是假的,你认为善的,我可以认为是恶的,你认为美的,我可以认为是丑的,如此一来便无法建立统一的价值体系。因此,便出现了主客观之间的矛盾,绝对和相对之间的矛盾。

引入适的观点以后,便可使主观和客观并存,使相对与绝对共处,继而形成有限条件下的客观绝对。比如,真理,倘若说真理是永恒正确的,必然是不全面的,倘若加以一定的限制条件,则可以解决此类矛盾。善、美与此相同。因此,适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是使人更加侧重人生的现实领域,使追求的无限与时间的有限相融合统一。

但引入适的观点以后,仍然会存在超出适的范围就无法解释的问题,继而引入神的观点。文中指出,以有限的人生而追求无限的永恒,本身就是神迹;在追求过程中,还能在无终极中得到终极,这种终极还不妨碍无限向前的无终极,更加是一种神迹。用现实中的例子来解释神,比如,用兵打仗,指挥千军万马,百战百胜,我们总会感叹用兵如神;迅速完成一副很好的艺术作品,我们总会赞叹,下笔如有神。因而,在中国人看来,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性、是道、是自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于我们个人而言,追求真善美应当是永恒的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应该是毕生的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又应当懂得适的道理,勇敢的接受不完美、接受不相同,接受不可改变,逐步的去探寻和总结自然和人生的规律,找到属于每个人最合适的大道所在。

相关文章

  • 读《人生十论》2——适与神

    钱老在《人生十论》的第二论里谈到了“真善美”,他认为,西方人将“真、善、美”三种价值观念作为人生向往三大标的尚有一...

  • 《人生十论》之适与神

    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一定是在各领域都有所涉猎,一定是古今中外都略知一二的。 钱穆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 前两天...

  • 读《人生十论》

    这两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听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慕名这本书好久了,其实听书根本听不出很多东西出来,只有耐心去看,才...

  • 读《人生十论》

    读钱穆先生《人生十论》,学习先生选书的喜欢与读书的方法。 1.“从小识字读书,便爱看关于人生教训那一类话”。由此,...

  • 2017-06-11

    读人生十论 钱穆先生写的人生十论,老实说,有好些篇章看不懂的,我想是因为哲人一贯...

  • 读《人生十论》4——物与心

    何为物,何为心?从某种程度来说,世间只有两样东西存在着,即物与心,物为外在,心为内在。 物存而有心?心感而有物?从...

  • 人生论、论人生 ——读钱穆先生《人生十论》

    钱穆先生著述等身,此形容不为过也。先生一代国学大师,为世人所尊崇。想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与陈寅恪先生共同...

  • 《人生十论》默写2

    原文: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对精神界向往的最...

  • 钱穆《人生十论》书摘02

    适与神 (西方人提出真善美,后来有人认为有局限,又准备加入适与神,本文作者认为还需要与前者融合。) 西方人列举真善...

  • 读《与神对话》2

    今天读书最有收获的,或者说最震撼到我的有两点。 “所有人类曾经作出的自由选择,都必定出自出于这两种思维中的一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人生十论》2——适与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s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