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江南小城曾有一个剧院,当然是我记忆中的小时候的样子, 可能现在的高楼大厦见多了,现在想来感觉当时的剧院并不大,竟也容有1200张左右的椅子,舞台两边各挂着一个字幕投影布。
那个年代的小城也没有太多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就是晚上偶尔跟着妈妈去大剧场,小剧院听听戏,喝喝大碗茶。几乎场场爆满,听锡剧或越剧。有孔雀东南飞 ,追鱼,碧玉簪、五女拜寿、梁祝......还有好些都忘记了。
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听不懂,总要想着看字幕,又不认识。小脖子转来转去的累的不行,还是想听,于是就缠着妈妈让她说戏。妈妈是北方人,也听不懂,可是她能边看字幕边观戏呀,这热闹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的。于是就有一搭没一搭的给我这个小戏迷讲戏。。经常是听着看着我就睡着了...就这样慢慢的我也还会像模像样的唱上几段了。
反正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妈妈去听戏,我必须跟着。就是喜欢越剧那些软软糯糯的唱腔,喜欢雅致的水粉妆容,喜欢看甩袖美美的样子,喜欢看手扯水袖掩面的羞态或哀怨。还喜欢看小碎步,兰花指,,,现在想到那些一个个的动作心底还是会涌出阵阵绵柔。
听腔听调看动作,看台上的一颦一笑,一哭一泣,仿佛身入其境,似曾相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娱乐节目越来越多。听戏的人就越来越少,小城,也没有了戏曲的氛围。剧院因为入不敷出无法生存而改建成电影院。渐渐长大的我为学习,生活,家庭所累,听戏的心情便再也没有。听戏这档子事慢慢地也就给淡忘了......
某天,一位姐姐发给我一个梅先生凤还巢的视频。一曲未了便被梅先生婉约飘逸的唱腔和梨花带雨般的妆容所折服。好像失落了许久的亲人或故人终于相见,相谈甚欢。如初恋,惊喜,含羞,欲拒,还不休。如遇故知,二百多岁的京剧,恍若认识已有千年...姐姐说的没错,一旦喜欢上京剧就如同吸上鸦片,欲罢不能......
虽然对京剧还那么的陌生,对一些基本功法和术语还不甚了解。对唱调,打板不知所措。但这些都不防碍我对京剧的热衷与喜爱。每天循环播放凤还巢 、锁麟囊、梨花颂、苏三......在家开着音箱听,走路带上耳机听,睡觉听着戏入眠。
去了解京剧的历史,了解四大须旦,了解戏曲背后的人物。中国地方剧很多,有些剧的历史也比京剧久远,独京剧被称为国粹,值得深究。欣赏了解之后,也扼腕痛心历史留下的太多遗憾!
朋友说喜欢京剧就如同有人突然喜欢上广场舞,人就进入另一个年代了。
可是,我愿意,我愿意进入任何年代,只要相见,相识,相知。何时何地何年龄又有什么关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