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第二遍的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还是想记一记。
我也还是比较爱看书,但是大多都是看过则过,有了个初步的印象,久了也就忘了,书里面的深邃没怎么好好琢磨就扔掉了,很不划算。所以现在我想好好读一读,咀嚼透了再拿开。
《我是你爸爸》这本书初见时便觉得有趣,纯粹是冲着书名来的,寡闻的我还根本不知道王朔是谁,读个开篇便被“马林生”吸引,同在书店工作,那种热闹的冷清很有同感。
之后又觉得男作者与女作者的文笔果然不同,作者以男性视角勾画出了他们眼中的世界,没了那么多“矫情”,倒是野蛮了许多,在轻轻松松的无所谓里也能简简单单的流露出一些东西,很顺畅。
马林生,是林林总总人生百态中繁衍出来的一种生物,像大多数的大人一样,圆滑,以自我为中心。
马锐,总能用他那双尖锐的眼睛一针见血的点出问题所在,思维锐利。
我觉得作者通过描写他们父子间的关系表现了一个就是小孩子的大人和一个就是大人的小孩子。
看起来是马林生这个中年父亲在主导着整些个事件,实则被马锐这个还在读书的儿子耍的团团转。
大人们看起来精明,个顶个的自以为是,以自以为正确的想法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在漫漫人生中越活越糊涂,越过越空虚,还没有一个青稚的小孩子来的透亮。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有过好,还想着掌控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亲生的孩子也不可以。
尤其看到他拳打脚踢逼着马锐抄写酸溜溜假的很的检讨的时候,真想给他一泼水清醒清醒。
家长们仗着比我们年长,以命令式的口吻做着“对我们好”的事情,却一点也不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总以为没了他们在旁的指导我们就一无是处,总要我们按照他们的想法走着每一步,过他们想让我们过的人生,可是有想过我们是否乐意吗?我们虽小却有着自己的规划,非要插进来掺和一脚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什么“走的路比你过得桥多”,我倒是觉得越活越迂腐了。
尊重我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而不是用血缘加以绑架,理解万岁。
马林生终于在醉酒后想起了曾经发下的誓言:
“我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幸福,哪怕为此我要受尽屈辱,饱尝痛苦。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让他知道人间有饥馁、苦难和种种不平。我不许,绝不让我曾经受的一切在他身上重演——哪怕为此断送自己!”
后来他倒是又撒手跑了。
其实大人们也是由孩子长起来的,但是为什么长大了反而麻木了。
书中写到:
“他这些年都干吗了?似乎是一片空白,生活的水流在很远的过去便停滞、干涸了,延伸过来一直通向今天的记忆只是一条死气沉沉布满乱石的河床。”
他这些年也并不好过,无趣。
所以因为没了自己的生活,才会过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来找到自己的价值吗?
所以才会有那些种种矛盾产生吗?
但是最后我不懂,为什么马锐在父亲的怀抱中冷冷的想,明白了之后真是可怕!他明白什么了?
那只斑斓猛虎打着呵欠一扭一扭地回笼子吃饭了,是说我们最后还是困在了生活的牢笼里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