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是缓慢而复杂的!是缓慢而复杂的!!
从思维产生的过程阐释“学习的历程”: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由“难题”和“疑问”引发的,而正是“解决方案的需要”,维持和引导着反思性思维的整个过程。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初产生于“学习困境”,这种不能解决、不能突破、不能澄清的状态就是所谓的“认知冲突”,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矛盾状态,这种状态引发探究冲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学习者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学习者在完成头脑中的思维过程以后,还要通过社会互动,到他人那里去寻求验证,或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倾听他人,完善自己的方案(与他人的对话)。从而更好地解决认知冲突,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这就产生了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不断持续和深化(与自我的对话。)。
缓慢而复杂,是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它的存在是正常的,而我们老师要做的是遵循这个正常的、真实的学习历程去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反之,随着学段的升高,学困生的比例会不断增加,这是不是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呢?
我们可以对照下面的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以知识体系的传授为逻辑起点,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
2、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很多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较少考虑学生的立场、视角,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非常庞杂、信息量很大,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区分、筛选和归纳,所以会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刷题。
4、从教学进度上来看,每节课的教学进度几乎都与学生的学习进度之间有较大落差,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了,但是学生并没有跟上,学习进展缓慢,积压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
5、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上来看,教师往往从如何教学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而较少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角度上进行学习设计,教师教学内容往往是多、杂、快,很多时间被浪费在已有知识的不断重复上,而真正核心的、有难度、有挑战的课题走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有大量的“不懂、不理解”的“夹生”,但出于对进度的考虑,往往都被掩盖和忽略了。
6、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不主动参与,所有过程都是教师支配,学生只负责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衰退。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宁可坐等老师或者学优生给出现成答案。思考的惰性使学习无法深入,真正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向着愿景,努力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