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在后台问过我:「为什么这么我努力,还不能获得成功?」
我说:「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你这样当然很难成功。」
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准确说来,这是属于少数人的果实。如果你想要成功,那麻烦你先认真思考好你的目标,并确定好你的战略。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赢得胜利。
传统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努力。这个方法没问题。但师长忘了提醒我们:
「成功是需要努力,但是努力不一定可以成功。」
尤其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外乎短短几十年,只懂得努力,我们的上升空间会变得非常狭窄。
最近在一本书《Horse Sense》,里面提到了「要加速成功,一定要骑好三匹马」。觉得很受启发,颠覆了我的三观。
一、努力陷阱
我之前也是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但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也慢慢洞见了成功人士的秘密。
假设我们只通过努力成功,最典型的就是「努力工作」。这种理念的误区在于过分强调努力的作用。因为,我们无法度量努力。
大多数人衡量努力的方法是通过工作(学习)的时间长度和强度。很多人会以为只要比别人多工作、几小时,比别人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
的确,努力工作是好事,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存在极限。一旦我们我无法获得及时的正面反馈,就很难坚持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说通过「节食减肥」是一件难事。
依靠节食,开始体重会下降极快,但是没多久,体重就会陷入瓶颈不再变化。这种情况下,人们是难以对抗饥饿的诱惑,常常是减肥-复胖-减肥-复胖。
当节食行不通,理性人会转变思路。纵观大多数减肥成功的案例,都是依靠「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的方式达成减肥目标的。
同样的,进入职场以后,我发现越是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工作的时间越是规律,越是基层管理人员,越容易加班。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学会安排下属干活,而不是亲力亲为,而基层管理人员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做事情,一旦效率不高,自然需要加班。
二、智商陷阱
哈佛商学院对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多数高层管理者的智商只是中等水平。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智商越高的人,越不懂得团队合作,只习惯于依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了自己晋升的可能性。
一次,和成功人士聊起家庭教育,他告诉我:
「我要求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做尖子生,只要求他们达到中上水平即可。因为拿到95分需要付出80%的精力,那100分则需要150%的精力,这样耗时间没必要,还不如拿这些时间去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去社交。」
如果你参加过初中同学会,你就会发现,那些拿高分的学霸未必混的比中等生好,事业上的成功和学习成绩高低并无太大干系。
三、学历陷阱
之前一个读者语气绝望的问我:
「serena,我没上重点大学,我这辈子还有希望吗?」
我说:「当然不是,你的未来还大有可为。」
为什么这么说?
我没出来工作前,也认为学历非常重要。如果上不了北大、清华这类学校我人生也没有什么未来了。确实,名校的光环、教育水平、人脉圈可以让很多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很大优势。
但是随着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光凭学历并不能让你在职场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真正决定你未来职业发展的说到底还是你的工作能力。
我的建议是:如果可以上名校,一定要上名校,如果没能去成名校,也不妨利用好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硬技能和逻辑分析能力,
这样一来,一样有可能打败「名校生」。
四、工资陷阱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过「工资」的意义,我的观点是一定不要因为工资高低选择一个企业。
的确,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一份高薪工作的诱惑力非常大。但是,如果想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我们需要选择一份适合我们的工作,而不是高薪工作。
是不是大企业,是不是五百强企业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进入的这个公司,在它所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何、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你的上司如何,这些才是你在选择工作时最应该考虑的。
一个读者向我咨询:「选择进入一个低薪创业企业,还是进入高薪国企」
我给的回答是:「如果条件允许,不看工资,看行业。如果你进入的行业是朝阳行业,用不了三年,你就会变的很值钱。」
而,如果进入夕阳行业,你就会发现要不了三年,你的同学都比你拿的多
如果你熟悉市场营销理论的话,想必熟悉「差异化战略」,即模仿别人并不能获得胜利,只有你大胆去做不同的事才能取胜。
同样的,要想成为少数人,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误区,更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才有可能弯道超车,杀出重围。
今天的文章写到这,明天接着和你们聊「弯道超车」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