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说话,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坐着,有时忽然会觉得天地一下子很近,周边的汽车、树木、建筑、各种声音,乃至自己的心跳、呼吸、皮肤的酸麻痒痛、肌肉的松紧沉胀,甚至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历历在目,一个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清清楚楚的看着车来车往、人来人去。这一刻,整个人仿佛已从这个世界抽离,对每一个事物却又十分清晰明了。明,就是这样清清楚楚知道每一件事。
学习黄帝内针,首先要有自知之明。黄帝内针站在“三二一”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完全符合中医整体观这个哲学思想。它从万事万物这个共同的生成本原出发,完完整整地将人体放到天地这个大环境,而不是孤立地局限在人体本身做文章。能够治好一个病症,也不是个人水平有多高,用穴有多准,而是悟透了规律、用好了规律。凭借一个人或者一根针的绵薄之力,是无论如何产生不出如此巨大的效用。学习黄帝内针就要秉持这样一份认知和理念,始终明白我们只是针道的传递者、规律的运用者。
患者坐在面前,心中尤其要明。患者开始诉说症状,那就安安静静的听,倾诉本身有时就是一剂良药,倾诉的过程正好也是患者定神的过程;但是心里要始终把住脏腑虚位、随证治之,不要被病名、指标、检查结论、诊断结果所绊住,重点关注的只是症。有的患者性格张扬一下子盖过你头,也有的患者性情漠然不跟你走,心里要时时保持一份清醒,始终记得当下要做什么,这就是定力,这就是明。有幸看过师父用针,问诊时那份亲切随和,进针时那份专注自如,一举一动稳如泰山,尽显大家风范。
刚才说心中要明,不是坐在患者面前一动不动。患者说了这么多,那么这些症是不是可以按照经络进行归类?这些症涉及三阴三阳哪几条经络?哪个症是主症,哪里作为用针突破口?上中下三焦同气点在哪一部?肘膝腕踝从哪里下手?如何做到用针最少减轻患者痛苦?这么一个思维的过程,心里丝毫含糊不得,千万不能有连蒙带猜的侥幸。
有个老阿姨来做我,她说右膝盖两侧疼痛,尤其是膝盖内侧中间痛得厉害;手臂弯不过来,从肩膀到肘部内侧一段疼痛;肠胃不好,容易胸闷;晚上睡觉也不好。老阿姨絮絮叨叨讲好,我的注意力已经跟着描述,在她的身上过了一遍,等于做了一遍CT扫描。这么多症,归集起来也就是太阴、阳明、厥阴的事,用针并不要多。
然后我又跟老阿姨一起确认了一遍患处,既是在仔细问诊,又是两个人齐心合力完成了一次导引。黄帝内针讲心法大于针法,如果说要如何理解心法的话,这一过程就是心法之一。事实上也是如此,曲池穴、尺泽穴、内关穴三针,老阿姨的症状就好了大半,她说你这个针刚下去,心口就像有个东西也掉了下去,人马上就舒服了。
进针以后,马上要观察患者的反应,或调针、或补针,或根据阴阳倒换法则,强化用针效果。这一刻,心神完全是关注在患者身上,但是不能黏糊在患者身上,要始终保持一份不远不近的距离。效果好,轻轻的放下;效果不如预期,甚至个别的没有效果,同样要轻轻的放下。如果遇上无效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回到原点,重新辨证,重新从规范出发。偶尔心头一亮,忽有神来之笔,那是灵感突生,往往有奇效。
如果最后使尽解数还是无效,自己不能有情绪,不要使蛮力,更不能把规范丢了随意用针碰运气。该放弃的还是要放弃,黄帝内针方法再好,也不是包治百病,不是能够治好每一个人。
学用黄帝内针,心头要始终保持一份清明,始终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