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帝内针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学习笔记(22):如何读《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学习笔记(22):如何读《黄帝内针》

作者: 张三针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12:19 被阅读53次

    《黄帝内针》这本书非常有亲和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一些本来很高深的道理,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把人带进了门。所以看起来感觉特别快,一下子就翻到了第三章内针规范,然后猛记经络、穴位,之后就信心满满想用针。不少人学黄帝内针走的都是这个路子,殊不知这样恰恰走反了。

    黄帝内针最有分量的内容,当数第一、第二章。无论是针贵明理,还是针道传承;无论是三才、阴阳,还是允执厥中、感而遂通,这些都是学用黄帝内针的根。这两个章节不仅告诉我们黄帝内针从何而来、因何而现,告诉我们黄帝内针根植何处、欲往何方,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传统文化的一处宝藏。杨真海师父始终在苦口婆心告诫学人,有了文化和做人这个底子,才能从容走上黄帝内针大道。至于第三章的规范之用,那是自然而然、得心应手的果。

    读《黄帝内针》,不能死记硬背,要用文火,慢慢去品、细细去悟。我自己的体会,看第一遍和看第三遍、第五遍,对字里行间的领会时有不同。我记得第一本书很快就划满了,过段时间一对比,第二本新书上划的重点,不少是前一本书上的空白,关注点已经不一样。这有点像太极拳的拳论,讲来讲去那几句话,但在不同水平和境界的人心里,体悟迥然不同。所以这本书得反复看,不要急着动手。即使已经掌握内针方法,还是要经常回头看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用针体会越来越多,就感觉书上的话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能触及自己内心。慢慢还发现,有很多地方似乎总是意犹未尽,一层纸捅来捅去就是将破未破。“凡事物变化之状难以形容,言不能尽意者,即为神”,这张不动声色的纸,也许就是这本书的神之所在,也是学习黄帝内针重点参究所在。

    还有一个特别要留意,当我们自以为看懂的字面意思,还有一个特别要留意,当我们自以为看懂的字面意思,不一定就是文章意图传递的本来面目。比如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内针法则里可体现为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然而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阴阳之要到底在哪?天地人三才包罗万象,天人合一是否真正感同身受?再比如,执两用中,何为中?天地大道,道为何物?对这些文字如果不明所以,或者单纯从表面意思来理解,很容易就在眼前滑了过去。尤其是一些学过医的爱好者,习惯了原有对这些理论、概念的认同,很容易就会套用以前的认知和经验,其实在本质、内涵的把握上,这里面还是另有深意。

    再比如说,书上引用了不少经典之句,有的出自《论语》《黄帝内经》,有的出自《易经》、《道德经》,看似信手拈来,轻描淡写,实际上每句话后面都跟着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系,不是一眼望去就能看得到底。书者融会贯通、以指望月,我们学者务须谨记在心、反复体察。更何况,我们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悟、是修、是证,岂是看看就能了得?黄帝内针指给我们的是一条入门路径。

    学习黄帝内针,必须是空杯心态。也就是不要带着成见和猜忌去看这本书,过去的经验、积累的知识、既有的观念,诸如此类都不要带过来。有时跟朋友聊到黄帝内针,问得最多的几乎都是穴位怎么记之类的话题,对针灸的认识大多滞留在个人经验和想象层面。还有人反复问我有没有参考书,我说刚开始就看这一本书,把经络循行路线记熟,别的先不要看。我说的是大实话,人家偏偏不相信,又去买好多书。殊不知这些东西裹挟的越多,某种意义上讲,学用黄帝内针障碍也就越多。

    黄帝内针十分简易,也十分纯粹。简易,人人都会;那份纯粹,却不是人人可以坚守。何为空杯?空空如也。

    当然,读书没有止境,真正要学好针法,用好针道,除了读好《黄帝内针》,《伤寒论》《黄帝内经》乃至更多的中医和传统文化经典,是我们攀向黄帝内针这座大山的进步阶梯。

    至于当下,先静下心来,重新翻开《黄帝内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针学习笔记(22):如何读《黄帝内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rb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