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介绍一下本书的背景,书中的故事是发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夕,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十二岁的少年还有著名的废奴运动先驱——布朗·约翰。在正式开始说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对美国南北战争有些许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南北战争是美国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大事件,可以说,如果当年的南北战争胜利的是南方,那么,今天的美国就不复存在了,了解南北战争就可以了解当今的美国。关于南北战争的起源向来是众说纷纭,非常历史教科书的说话说,当时,南方的种植园经济重度依赖奴隶而北方却是兴起了工业改革加之宗教的影响,所以北方迫切的想要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实现人人平等的大一统。但是,教科书所以是教科书,是因为教科书中的内容都非常的正面,有半点反面的思想都是上不了教科书的。对于南北战争的起源,我觉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以用太史公的一句话概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宗教之外,南北双方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经济体制,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有两种经济体制分裂是迟早的时间(美国是一个国家逐渐演变成两种经济制度,香港和澳门在回归祖国之前已经有很长时间是实行资本主义,加之一些政治因素,与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本质之上是不同的)。
一、所谓真实
我一直觉得想追溯历史的真实性是非常非常苦难的,哪怕是距离我们只有一两百多年的近代史。对于南北战争的看法,不要说在别的国家,就是美国自己都是截然不同,就文学上,既有《飘》中庄园主对黑奴的温情脉脉,也有《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受到的种种压迫。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丝真相却无法得知所有的真相,但毋庸置疑的,在这场战争中,代表着北方的新兴工业经济或者直接说是资本主义战胜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但非常可笑的是,这场轰轰烈烈号称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在一开始的时候,黑奴的意见是最不重要的。个人觉得,南北战争的本质与其说是解放黑奴战争,还不如说是以解放黑奴为正义之名,实质上是两种经济的战争。在《上帝鸟》一书中,布朗从荷兰佬的酒馆中“解放”了黑白混血的主人公,而主人公在解放后一心想着的却是回到荷兰佬的酒馆,书中有一句话反复的出现——当黑奴的时候都从没有挨过饿,我自由了,却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吃。这句话非常有代表性,在黑奴的自由意识觉醒之前(意识觉醒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大多数的黑奴都对自己的处境非常的满意,黑奴在当时的身价是1800美元,是庄园主的一大笔财产,打骂黑奴的庄园主会有但绝对不多,黑奴在当时的价值就是干活,打骂黑奴之后劳动力下降,所产出的价值必然也随之下降。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的黑奴都是能够吃饱穿暖的。
二、自由
最初想看这本书完全是被小标题吸引了——我们都曾被命运左右,但从不曾失去自由。接着上文主人公说的那句话——当黑奴的时候都从没有挨过饿,我自由了,却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吃。因为冷暖饥饱就要放弃自由吗?不然。自由是个特别大的命题,什么是自由,是随心所欲还是在法律道德的框架之下有拥有的自由?主流观点是后者,但在哲学领域这依旧是实力相当的两大阵营。自由是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南北战争是非常好的例证。在尝过自由的滋味之前,黑奴们多是安于现状,但是一旦尝过自由,那么久不会再被束缚。所以我觉得,南北战争的开端与黑奴无关,但随着被解放的黑奴越来越多,黑奴对战争的影响也越发的广。关于自由,我觉得有两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其一是孔子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我觉得这已经是登峰造极的自由了,无需法律无需世俗道德,我心自逍遥随心而欲不伤人不逾矩,这是顶级的智慧。其二是Priest在《残次品》中一段对自由论述的话:第三等的自由,是选择的权利,选择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选择你生活的方式;第二等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思想可以洞穿时间空间,是善是恶随你心情;第一等的自由,是你可以随时和自己在一起,忠于自己,哪怕短暂的被某种思潮绑架,也能在某一天清醒过来,和自己聊一聊来龙去脉。
三、宗教
要讲《上帝鸟》这本书,宗教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书中的布朗·约翰是个不折不扣的忠实教徒,讲究一切都要符合上帝的旨意。这也正是本书最困扰我地方,因为我不信教,所以无法体会信上帝是一种什么的感觉。无信仰者觉得信教者非常奇怪,怎么就能毫无保留的去相信呢?而信教者也觉得无信仰者很奇怪,没有信仰怎么能活下来?外国人一直觉得人必须有信仰,所以哪怕多数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们都觉得中国是信仰孔教的(我认识的外国友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一直无法理解宗教,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在教义中都有提到过和平,平等。然后在历史中因为宗教而流血的事件却是数之不尽,从三大圣战到今天依旧动荡的中东。对我而言,宗教真是难以理解的存在。
我们都曾被命运左右,却不曾失去自由。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意,我们皆是被时代的运势所左右的,但非常幸运的是,现在的我们思想上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相信选择备齐,深夜中,我们可以摆脱一切束缚,在思想的星空中与最真实的自己交谈,实乃大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