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
归来仍少年-记一位非洲朋友的往事

归来仍少年-记一位非洲朋友的往事

作者: 青白河飞鸟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16:30 被阅读0次

            昨夜开门时,一个突兀的身影从黑暗的楼道里闪了出来。我马上判定那是一个苏丹人,只是驻地极少有苏丹人来访,再加上黑色的皮肤融在黑色的空气,一时辨别不出是谁。

            他立在我面前,伸出手,嘿嘿地笑着打招呼。一听声音,我立即握住了他的手,“阿明,怎么是你!你还好吗?”阿明已被我拉进房间,他连声说“感谢真主,我很好。”

            一阵阿拉伯式的热情问候中,我拿出水果招待着这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我知道,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话要说,我有太多的问题要问。我带他上三楼,见过了老领导,三人就这样点起了往事烟,拉开了回忆的幕。

            2012年初来苏丹时,阿明就是我们的司机。他工作认真负责,而且是个地道的苏丹通:对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谙熟在这个国家办事的方式和技巧。有时候,我们需要采购些偏门别类的东西,阿明也总是能开着那辆白色现代,走街串巷地找到。

            本地人天性散漫,不讲约定和守时,常常说一套做一套,无论多么重要的场合或约定,他们迟到个半把小时是家常便饭。这是让中国人大为头疼的。阿明却与众不同,十分准时、靠谱,他虽与我同岁,但老成稳重得很,所以交给他的事,我们都很放心。

           阿明曾经开车载着所有的中国员工前往沙漠腹地的小金字塔群游玩,苏丹的公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警察查车刁难、敲诈罚款是常态。一车的中国人,目标就更大。可一路上,阿明总是轻轻松松便搞定形形色色的警察,顺利通行。

            能者多劳,阿明平日里又何止是司机,他承担着不少繁杂的工作。老领导待阿明也如朋友一般,出则同行,坐则同食。有一次,我们只是听说Afra超市附近有一家中国人卖牛肉面,只是不立牌坊,未见广告。那时,初离家,远万里,这神秘的“有一家中国人在附近做牛肉面”的消息挠着心。来自牛肉面之乡的老领导难免碎碎念一遍,阿明听在耳里,左拐右拐,居然找到了。看那门户,对着一片荒地,身处一道巷子,真是赞叹阿明的神奇。店老板的饭也实在得很,面里多是大块牛肉,自制的鹰嘴豆和椰枣水让我们免费享用,阿明从起初拿叉子尝上几根面到日后学会了用筷子,而且一吃就是一大碗。

            我告诉阿明:“你走了以后,老领导就几乎没去过那家餐馆了。”他也只能深深叹息。

            在苏丹,有一个普遍现象:有本事有身家的人几乎都有着国际背景,常年往返于苏丹和埃及、沙特等国,少数还有着美国国籍。而家境良好、志气满满的青年大多怀着远走天涯的梦想。我曾亲自问很多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很多人直言不讳地回答:“我的梦想就是离开苏丹!”惊异于他们无报效祖国之心的同时,着眼现实中落后的经济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其实也能够理解他们的选择。阿明跟我谈及梦想,说自己如果去了中国,就定制一种汽车配件运到苏丹来卖,苏丹人非常喜欢在车轮上安装这种配件,他认识很多车行的人,肯定会挣大钱。后来我注意观察,发现果然如他所说,苏丹的很多车轮上,都安装有他说的那种东西。

            阿明车开得又快又稳,从没有过任何事故。他开车、懂车、爱车,人高马大的阿明开着一辆小轿车,腿也伸不直。他常说:“等我有了钱,就买一辆SUV开!”只要有时间,就会看到阿明鼓捣车,他从来不把车交给街上那些专门洗车的孩子,都是亲自洗。不管什么时候坐在车里,都是干干净净的,纸巾、烟灰缸之类的小玩意儿井井有条,阿明蛮有情调,隔一段时间就会给车里的香水换个气味。阿明不属于健谈的人,可是讲起车来,总是头头是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阿明的梦想就越来越坚定了,他开始隔三差五地对我说:“我的哥哥很多年前去了英国,现在已经定居了。我也要去英国,先投奔他,然后弄到居住证,再开一家修车行!”他说这些话时,眼睛里闪着光。

            再后来,他让我帮他问问谁要换苏丹镑,可以从他那里换。为了换到更多的美金,阿明给出的汇率非常优惠,人们也都信任他。我不知道阿明最终换到了多少美金,只是有一天,阿明消失了,他周围的人再也没有见过他。我问过那些洗车的,他们总是摇摇头,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我才逐渐听说阿明是去和众多的难民一起偷渡了,也明白了他去英国开修车行的话绝非玩笑。

            这一别,就是三年,多少次,我都有“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的担心。而此时,他活生生地坐在我们面前,喝着可乐,讲述着这三年的经历。一切恍如昨日,让人感到时空交错。

            他说自己先辗转到了利比亚,那里是著名的偷渡者集散地,和意大利隔海相望。只需渡过茫茫的地中海,就能够身处欧洲。为了省钱,他先在工厂找了份工作,一边寻找可靠的“蛇头”。

            阿明把利比亚工厂描述成了永无天日之地,不停地干活,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他直言自己工作时“像驴子一样!”(在阿拉伯语里,“驴子”一词是对人极大的侮辱)除了去工厂就是回宿舍,毫无人身自由和安全保障。

            这提醒了我,三年前的阿明,是多么快乐健康的小伙子,此时看上去,明明瘦了一大圈,眼睛也是通红的,憔悴了不少。

            阿明说,在利比亚的城市,见不到外表完整的建筑,所有的房屋都经历过枪林弹雨而显得千疮百孔。到了晚上,就算回宿舍休息,他和他的同事也不能光明正大地睡在地板中间,只能蜷缩在角落,担心着受到袭击。

            阿明给家里打过两次电话,可是爸爸每次都生气的吼道:“你要么挣到钱回来,要么死在外边。”阿明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家人要如此对待他,好在同事中一位要好的朋友安慰他:“这是你的父亲在用另一种方式激励你。”

            有一次,阿明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苏丹对我们中国的报道,甚至在节目中看到了我们的同事。他兴奋地告诉周围的人:“我曾经就在这里工作!”可换来的却是讥讽,没人相信他的话,他们说:“如果你有这么好的工作,为何还沦落至此?”

            我好奇地问:“你一直在工作吗?到底有没有试过偷渡?”

            阿明叹口气说:“试过两次,都没有成功。有一次,在无尽的大海上,风浪特别大,船简直要翻了。又孤独又危险,我双眼一闭,准备死在海里。一了百了也好。”

            “我觉得如果你提前偷渡,或许可以成功,你选的时机实在不好。你走后,我关注相关新闻时,看到几次大事件,不是说偷渡者遇难,就是说欧洲难民潮引发的种种问题。各种针对偷渡难民的制裁接踵而至。实在是很担心你。”

            “我也这么认为,我去的真不是时候。还有一次尝试下海,颠簸了一晚上,醒来一看,居然到了突尼斯。真是运气不佳啊!”

           “你是怎么回来的呢?”

            “那边有很多走私车,挺便宜的。我用剩余所有的钱买了辆车,就一路开,开到了埃及,然后就开回了苏丹。吃住都在车里,整整开了二十多天,累死我了。”

            我感叹这一路上的艰辛,问阿明关于未来的打算。他说会把开回来的车卖了,然后找一份工作。大概还要考虑结婚吧。总之先好好休息一下,今晚是回家后第一次出门,不知为什么,就是想先来看看我们几个和他工作过的中国朋友。

            夜深了,阿明起身告辞,我为他安全回来而欣慰。阿明的确需要休息,我送他到路口,他像从前一样嘻嘻哈哈地说着再见,消失在了夜色中。

    爱车与阿明 茶摊与阿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来仍少年-记一位非洲朋友的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gc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