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社恐,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有吃有喝,一年都不会踏出家门半步,在公众场合总是喜欢把自己缩在一个角落,哪里人少往哪凑,在人前发言的时候紧张的发抖,要做好久的 心理建设。
这不就是典型的社恐人吗?
但是又有些地方不一样,虽然没人注意到我的时候,会尽量缩的像个鹌鹑,减少存在感,但是关注点在我身上时,顿时就自信了,笑露八颗齿,娓娓道来了。
在朋友面前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怎么疯怎么来,以致于大家都说我根本不像一个社恐,根本不是我说的那样,是一个文静内向人,明明很开朗热情嘛。
冤枉啊,我真的是一个社恐啊。
好在一个新的词汇出现了,刚好解释了我这种情况,社交牛杂症,该静的时候静,该疯的时候疯,能自由切换。
好吧,我应该属于社交牛杂症。
仔细想想,我并不害怕社交,也不反感和人交流,只是觉得这件事 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有应付这事的精力,不如读读书,跑跑步,打打球,刷一下微课带给我的受益多。
说白了就是,对方没有值得我为他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必要。
所以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娱乐八卦家长里短情绪转移上,这种快餐式的社交根本没有意义,我需要的是对我有警醒和点拨的社交,希望每一次的交谈能从中收获有利的东西,最起码整个过程是 轻松愉快的。
这种想法也导致我的朋友很少,聊起天来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另类,和她们格格不入,甚至有点神神叨叨的。
确实我和大部分人喜好不一样,但是也不至于说高贵,高雅吧,我喜欢有意义的事,运动健身,网球游泳,慢跑骑行,练字读书,有点特别的就是还喜欢研究玄学,儒释道,梅花易数,念佛抄经修道。
这些都是个人提升有利的事,影响也是长远有利的,最主要的是脱离物质,追求精神供养,说白了就是修心。
和人打交道是最费心神的了,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和说出话不是一回事,我也经历过,我自认为是很好的朋友,结果她在跟别人聊到我时,她嘴里的我是多么不堪。
我把自己的东西和她分享,结果在她心里我就是个冤大头。
出去玩只有我将就她们的份,只要我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场游玩计划就结束了。要么就只能做一个情绪垃圾桶,听别人的抱怨。
这不是我想要的社交,我想要的是双方都能从对方那里发现自己缺失的部分,和他交往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然后互相成就。
朋友不在多,在于精,至少能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这样一来,我发现,我的朋友虽然很少,但是每一位都很优秀,他们的年龄也许和我相差很大,但是我们都能同等的交流,没有年龄的、性别、职位的差异。
就像知己一样,一场交谈下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忘了时间。
地球是一个能量场,每个人都自带着磁场,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互相吸引,走在一起,我希望变得更好,所以我会自修,让自己的磁场更加洁净。
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遇到比我更优秀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被你吸引来的人就是什么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