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笔记:为什么我们常想不清楚自己的改变目标

阅读笔记:为什么我们常想不清楚自己的改变目标

作者: 施吉涛 | 来源:发表于2022-07-31 17:30 被阅读0次

    之前一直在聊,咨询师如何服务来访者改变,但是呢,当我们在沟通过程中,来访者的改变目标不合理或者不正当又当如何呢?

      作者讲了自己十多年前咨询的一个案例,一男士外遇被老婆发现,想通过咨询挽救婚姻,与此同时还与老婆不知道的另外一人保持外遇关系,想做到保持外遇关系的同时修复婚姻

      当时作者陷入了强烈的道德焦虑,督导提到:假如这真是他想改变的目标,哪怕你不同意,你的职业角色也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作者点出了一句,先不论同不同意来访者的改变目标,还有一种情况是,来访者自己就没想清楚要改变些什么

      督导回复:找到正确的改变目标也是服务工作的一部分

    这一刻,他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

      咨询的服务价值,建立在一个核心假设上:相信来访者想清楚之后,会找到对自己更好的改变方向,心理咨询就要往这个方向促成改变。

      所以,我们先要确定来访者改变目标是否是想清楚了的 我们不能直接讲,你的目标没想清楚,需要再想想,那么接下来就无法正常继续,也就帮不到来访者了

      接着的重点就是:想办法促成来访者对目标做深思熟虑的权衡,权衡之后,再为这个目标服务。

        继续用到前面聊到的一些沟通方法,聊一些清晰具体的事,还有假设的情况来展望未来

    一番讨论,达成同盟,来访者目标更新为:希望尽快结束这段外遇关系,再修复婚姻。

        这里有一个关键,当来访者目标还没想清楚或者不正当时,我们要帮助其看到更好的改变方向

      这是一个:来访者本人获得更多好处、付出更少代价的方向

      大部分当事人没想清楚的时候,是难以判断和选择获得更多好处,付出更少代价的

      那么如何通过代价和好处来切入促进改变呢?

      [第一,没有全面看到利弊。

    第二,没有系统比较过利弊的轻重。

    第三,受到情绪影响,在某些利弊上会有短期的、冲动性的判断。]

      我们接着就要判断来访者属于哪一种情况,这里作者采用三个动作针对性帮助来访者

    照镜子,放天平,做容器

      照镜子解决的是没有全面看到利弊,通常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只看到好处,看不到代价又或者只看到一部分代价就导致选择判断有大问题,所以咨询师要做一面镜子,客观理性的呈现这样做会带来哪些后果,不作任何评判。

      就如前面咨询的案例,不能直接讲:你这样不对,而可以说:你这样做很危险。万一没瞒住,被你老婆发现了,前面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镜子只让你看到自己什么样,客观理性的呈现后果,他看到了“危险”的这个可能,自然也会思考:这个结果是我要的吗?

      上面的回复,提到“危险”,有一些人大概会无感,那么可以换一种方式:假如有一天,你老婆发现你瞒着她这件事,你要怎么做呢?

      来访者可能会说:没事,她发现不了

      那么我们就要继续一点点呈现后果,说:你打算怎么瞒着她,需要说谎吗?你是不是需要提前做一些计划?

      有可能他一想:“是啊,每天说谎好像也挺累的”他就有可能改变。

    整个过程,都在客观呈现某个选择的后果,然后让来访者自己作出改变选择

      到了来访者自己想要改变这一步,就不需要镜子了

    但是呢,还有一些人会说: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我还是想这么做。

        这么做会带给他想要的好处,或者根本舍不得这些好处,但这个好处并不意味着好的改变方向

    这时候,就需要放天平了,帮其权衡不同选择的利弊,请他列举不同选择的好处和代价。

    [比如来访者会说:“不告诉我老婆,她就不会受伤害。”这就是一个好处,不伤害。

        要做到在天平两端只放来访者的东西,不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否则,他觉得天平并没有那么公正,放天平就失去了意义。

      给每一个选择做一份成本-收益表,请他自己思考,他认为哪个选择的好处更大,代价更小?]

        在充分的,坦率的和人讨论一个不道德的想法,让来访者有机会看到了接下来的几个选择,最终会作出决定,抛开道德,从利弊来看,一辈子要周旋在两段亲密关系中也得不偿失,要减少伤害,就结束一段关系。

      这是一个给他一个天平,让他自己作出选择的过程

      如果,还是坚持:[我就想隐瞒这段关系。我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哪怕将来遇到风险,我也在所不惜]又当如何呢?

      作者这么多年没遇到这类情况,如果有,清楚了利害得失,也愿意为后果负责,那就接受这个目标,并为他这个目标服务

      但在接受之前,要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来访者判断的利弊,是长期、理性的判断呢,还是短期、冲动性的判断?]

      譬如来访者说:[我豁出去了,不管什么后果,我都不在乎!]

      权衡利弊之后说的,但说话的时候很冲动,咨询师需要做一个容器,先容纳其情绪再讨论咨询方向

      之前有人说过非常绝对的话:一切都是心理建设,这里好一部分就包含了容纳化解情绪

        [情绪有高峰,也会自然回落。容器要做的呢,是把它装起来,保护好,不要做冲动的决定。

    来访者说:“我什么都不在乎了。”我会说:“你很激动,你太生气了。

      这是一个站在来访者立场的理解,想法有对错,而情绪没有对错。

    但这时候需要小心,如果冲动时威胁到自己或他人人身安全,那么就需要打破咨询边界,报警或联系紧急联络人

    如果判断不准,可以邀请督导或者同事介入,需要让来访者理解,这样做不是他不该有这样的情绪,而是需要在行为上制定保护他的界限

    之后情绪平复后再进行利弊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为什么我们常想不清楚自己的改变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gk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