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就像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问小男孩长大想干什么,最常见的回答就是当解放军。走在街上,绿色的外套,绿色的秋鞋,绿色的帽子,是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装扮。对于小孩们来说,大的绿衣服还穿不了,能戴着个军绿帽,斜挎个绿书包,则是很洋气了。
我的第一个书包是一个大大的泛黄的军绿包,之前应该是家里用来装别的东西的,有点大,用来装学前班孩子的书本明显太过于富裕。不过没两年,也就显得不那么大了,记得三年级前后背着它,已经很是雄赳赳气昂昂了。那个时候,也会时常在村里林书记家的商店里蹭电视看,大人们嫌吵,经常把小孩们赶到外面,我们只能挂在外面的窗户上,透过玻璃看着那个神奇的屏幕。那应该是个十四寸大小的黑白电视,现在看来小的没法说,不过那会儿是神一般的存在。在电视里,我们会偶尔看到城市里孩子背的双肩包,不过觉得那是离我们太遥远的东西。
绿书包大多数时候都是斜挎着的,到后来的成了高年级的小学生了,便流行起单肩背,时间一长,肩膀一高一低,父母也会经常叮嘱让我们斜挎,不过有时听有时不听。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小绿陪我走完了整个小学,从最初瘪瘪的到后来的鼓鼓朗朗,六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自此,求学之路便需要去别的村子了,小绿也毫不意外地继续陪我走进了初中的课堂。
在邻村上初中的时候,大伙儿后来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中午放学回家都不会背书包,而是放在教室的抽屉里,晚上回家的时候再背。就这样,小绿从每天中午来回四公里的路途中解脱了出来,同样被解脱出来的是我们的双肩,自从中午回家不背书包,回家路上的步伐则轻盈了很多,追逐着打闹着,很快就到家了。不过冬天从家里往初中的这段路却又显得很漫长,漆黑的凌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打一个火把前行。即便走到学校里,也还是黑漆漆一片,我们会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馍馍,就着自己或者同桌的蜡烛或煤油灯,有滋有味的边吃边晨读。现在看来很复古又艰苦的岁月,在那会儿却是那么的平常,即便在昏暗的灯光下,每个眼神都是那么的充满着希望。
一晃,初中的三年时光转瞬而逝,而我要去县城继续学业了。小绿也就是从那会儿起,跟我分开了。高中上学我用了别的书包,可如今想起来,却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这两年在北京也经常看到那种复古的斜挎绿包,有一次我也进店里仔细端详了一番,看着绿绿的,也刻意地弄了些几十年前的字样,不过上手一摸,却没有那种结实又粗糙的感觉。出来后禁不住自我嘲讽一番,怎么可能再要求现在的包还和小绿一样呢?九年的陪伴,除了有些褪色和边角处的磨损,整体还是那么的结实,那种沧桑就如同触摸着一棵百年老树,年纪只代表岁月的经历,而体格却依旧那么的健壮。
斜挎大绿包的岁月,就在不经意间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怀念那段岁月,怀念的既是小绿的陪伴,也是那段纯粹的求学生涯,那段简单又快乐的无忧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