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读《高度参与的课堂》中“争论、投票、辩论、会议、分析”,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最强大脑的现场。
如果教师设计的论题得当巧妙,孩子们有序有目的性进行讨论、辩论,应该能百分百得到锻炼,或者说百分百参与课堂,如果训练有素或是教师指导到位,那么就是高度参与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想到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就是让孩子们针对一个话题开展讨论,但是平时的教学有些走形式,或是讨论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参与的课堂的效果。我可以尝试辩论和会议模式,尤其是投票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中思考,这样的口语交际,我们要照顾整个班级的面。
比如目前我是带一个有47个学生的班级,学生素养参差不齐,如何调动全体学生高度参与,参与效果更加有效,这些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操作。反而我觉得教师要高素养,发起友好的争论,帮助学生深入课堂,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讨论后深入课堂的具体操作,导语以及过渡语如何设计描述,需要我们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做好反思,经验丰富后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深入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