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老堂心座落在村中心,大门朝西,村民家的大门基本都是朝东南、西南或正南方的。堂心朝西应有它的说法和风水讲究吧。
据老人讲,老堂心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三进的房子,土木结构,一进是正堂心,穿过正堂心,两侧有耳门,有南北门之分,二进是天井,三进是祖堂。正堂心两扇大门宽大,门环是狮形铜环,大门两侧有石 凳子,这是我记忆中的三进老堂心的结构,听父亲讲过,之间还有一对石狮子,文ge时被人搞走了。
随着岁月的流失,二进和三进的堂屋在风雨的吹打下,先后 倒塌了,只剩下一进正堂心也在摇摇欲坠,村民们担心老祖宗传下的根基会毁了,需要钱维修,算起来也得几十万,可又无能为了。
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实则是无能力去修缮,他们都呼吁正堂心不能倒,若倒了不吉利,此处省略N字。
三年前,四叔和明哥便为首牵线,发动村民积资募捐修缮老堂心,组建了一个村民群,先规定按汪姓男丁人数出钱,每人五百元。比喻我二叔家,总共有4个男丁,二叔和他俩个儿子以及俩个孙子,五个男丁,出2500元,虽然二叔家的儿孙都定居在城内,但只要是汪姓男子,这份钱都得出,有几个在外做生意的汪姓老板,是一万一万的赞助,可还是不够,这时,我私信给明哥和四叔,说自己也是汪家之人,虽出嫁但仍姓汪,我可以按男丁的数额捐助吗?不能多,一是不能打压男丁的数额,二是假若后面嫁出去的汪家姑娘也捐的话,也合情合理。
听我说赞助,四叔和明哥以及我的亲人都表示支持,于是我出了和男丁同额的五百元,直接转账给明哥,他又截屏到村民群,有些村民见我带头捐肋,也鼓励他们的女儿捐助,我俩个妹妹也捐了,小妹又多捐了三千。
于是重修三进老堂心的钱基本不缺,在四叔和明哥的牵线下,三进堂心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便完工了,按原来的样子维修,是砖木结构,最后一进是放各家祖上的牌位,逢清明、冬至、过年的节日,村民可以进堂心祭拜祖宗,正堂心放有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闲时,村民可以坐在那里喝茶聊天,南侧还有一间厢房,可以做棋牌室。
在我的记忆中,老堂心取作传承的作用,村上出嫁的姑娘必须从耳门进老堂心,再从正堂心大门出去,嫁人为妻。而外村嫁给汪姓小伙子的姑娘必须从正堂心大门进来,才能嫁入夫家,才算是汪家媳妇。
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末,后来,好多年轻人在外结婚,也就慢慢地淡化了。
这座生养我的小山村,承载着我无数个日日夜夜,写满了我的青春年少,山村已如一位年迈的老者,静静地在岁月中坚守着,然后等待垂老终结。老山村是真的老了,村里的老人也越来越老,许多熟悉的人是见一面少一面,许多景物也将在时光的流逝中不复存在,也只有老堂心永远守护在村中。
若干年后,村庄上的老人都已不在,下辈人都住在城里,但他们还有回望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老祖上的根基仍在,也有回故乡的理由,传承的血脉代代相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