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民间神医缪(miào)希雍,在家闭门苦读《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整整十年,打下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指导方针,又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云游四方,拜访名师,足迹踏遍了大半个明朝,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时候起,他才开始出诊行医,悬壶济世,为老百姓看病。
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叫于中甫,派人来叫他过去,说是自己得了重病,要不行了,要与他作临终诀别。缪希雍听了,又好笑又奇怪。什么病啊,你也得让我看了再说“走不走”啊。
缪希雍马上赶了过去,一诊断,表情很轻松,说:“这个病没多大事,很好治”。
于中甫一听,马上就乐了:“我可以不用死了吗?”
那么,这个于中甫得了什么病呢?原来,他刚刚埋葬了死去的父亲,就患上了一种怪病:眼睛疼痛难忍,象要掉下来了一样;而且,胸肋和后背也是非常的疼。就好像有人用棒子敲打一样,痛彻心扉。另外,就是不断的咳嗽,无论白天黑夜,一个劲的咳。
于中甫也请了很多医生,吃了不少药,但是都找不出病因。于中甫深感绝望,觉得自己可能要交代了,才对缪希雍说了要与他诀别的话。
现在一听缪希雍说不用死了,非常高兴,马上叫人拿来笔和纸,要缪希雍开方子。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缪希雍却说:“不用写,我只问一问,你们这附近有没有几岁的小男孩啊?”
大家一听,觉得很奇怪,问这个干嘛?忙说:”有啊,我们隔壁就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
缪希雍一听,非常高兴,说到:“去,把小男孩借来,这个病需要喝童子尿。”
大家一听,全都懵了,开玩笑的吧。童子尿能治病?
于中甫也是一脸苦笑,心里说,我可没得罪缪希雍啊,怎么用这种法子整我啊?我病的都这么重了,还拿我开涮呢。
缪希雍一看大家不相信,说到:“你们看我像是开玩笑的人吗?我什么时候乱开过方子,什么时候拿人命开过玩笑?”
大家一琢磨,对啊,缪希雍这个人胸怀宽广,对朋友重情重义,是有名的豪侠之士,视人命重于一切,不会拿这个开玩笑啊。
于是,大家就去隔壁借小男孩。隔壁的家长一听也蒙了:“借什么的都有,还没听说借孩子去撒尿的。”小孩也感觉很奇怪,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待遇啊:自己在一边撒尿,一位大叔端着碗毕恭毕敬地在那儿接。边接边说:“多尿点,多尿点”。接完,然后一仰脖,咕嘟咕嘟全喝了。
缪希雍告诉大家,这个童子尿要趁热喝,凉了可就不管用了。所以,这于中甫端着碗天天围着这小孩转。
大家对这个方法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方子啊,没见过。
其实啊,这童子尿能治病,在今天看来可能觉得匪夷所思,这其实是劳动人民在当时物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总结出的一个因陋就简、治疗疾病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童子尿今天我们已经不再应用了。它只是在人类试图征服疾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医药文化,被记录在了缪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里面。
正在大家还在议论着呢,这位于中甫就觉着身体有变化了。什么变化呢?自己自从喝了这个小孩的尿开始,大便下来的全是黑色的淤血。喝了七天的尿,便了七天的淤血。“七日下黑血无数”。这个很奇怪。
七天以后,缪希雍来了,就问于中甫:“你觉得身体好些了吗?”于中甫一体会,哎,别说,以前这前胸后背就像用棒子打得一样疼,此时怎么不疼了?缪希雍告诉他,这个时候,你的淤血已经都泻出去了。
大家见缪希雍来了,都围拢过来,问道:“你这个治疗过程,我们大家觉得最奇怪的就是您开的这味药。这个童子尿怎么能治病呢,这很奇怪啊”。
缪希雍对大家说:“大家可不能小瞧了这小孩的尿,这个在中医里叫做童便。这味药,性味咸寒,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尤其擅长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它能把淤血化开。”
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但是,于中甫还有一个症状没解决——咳嗽。缪希雍告诉于中甫:“咳嗽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的。你别着急,我开个方子,慢慢喝。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愁这个病不好。”
于是,缪希雍提笔开了一个清热降肺气的方子。这个方子一直喝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咳嗽才彻底的治好。
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3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