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激情,又到一年世界杯时间。
今天在群里有小伙伴问我:焦距,你不看世界杯吗?
我的回答是: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干!
001.整理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读书感悟;
002.给儿子切西瓜、洗澡……
003.还有好多欠债还未完成。
说到这儿,套用下村上春树先生的标题蹭蹭热度,两者结合写写这篇世界杯+读书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4694/e98827069e79e1d4.jpg)
1
想起世界杯,眼前浮现的尽是青春过往。
还记得我的世界杯之旅始于98年法国世界杯,那时的我才初一。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世界杯的热情,还是因为买了一身日本队队服,就是因为好看。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伪球迷生涯,知道了谁是罗马里奥,谁是罗伯特·巴乔。
02年的韩日世界杯,当时正值高二,为了看决赛那场法国对阵巴西的比赛,我和发小密谋请假回家看病,喝着小酒撸着小串在其家里看完了这场比赛,至今胖罗的那双金靴,在下半场独中两元,攻破卡恩十指关,仍记忆犹新,还记得那年的胖罗以8球荣膺金靴。
06年的德国世界杯,当时是大三,几乎场场必看,也曾经为了看球,翻墙爬楼溜出宿舍,甚至三五好友开房去看比赛。那年的齐祖,那年的马特拉齐,那年的点球大战,真正让我明白了什么事英雄相惜,在那时那刻,已经没有输家。
10年的南非世界杯,当时我已经参加了工作,有时间有条件,可能是因为工作原因,印象真的不是很深刻,仅停留在西班牙与荷兰的决赛上,还记得小白伊涅斯塔那记禁区内的致胜球,帮助西班牙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14年的巴西世界杯,决赛当天,我与两位发小在一售楼处的露天平台,站着看了一夜,支持阿根廷的我被两人围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那楼盘价格真的很合适,4年过去了,价格涨到让我望尘莫及的位置。
细数过往,20年看球经历,疯狂过,痴迷过,感动过,神往过……
但是此时,虽然有我喜欢的梅老板(梅西)在赛场驰骋,但是我还是比较享受在这码字的感觉。
也许,此时的我更知道我想要什么。其实,我就是一伪球迷。
哈哈哈,管他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4694/8f141c08db17ff98.jpg)
2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下面我来谈谈村上春树的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是日本大名鼎鼎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常年陪跑者。此书的题目来自于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集标题,《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这本书尽管看书名是一本谈论跑步的书,但是并不是谈论健康方法的书。本书基本上是将作者跑步时的心情,不失虚数得记录成文,所以我们可以将这本书当作村上春树先生以跑步为基轴的一种回忆录来阅读。村上春树在书中讲到,他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小伙伴们是不是有些奇怪?为什么跑步还有助于写小说?咱们中也有很多人有跑步的经历,参加马拉松的经历为啥没有作者这样的体会呢,大家先别着急,且听我慢慢到来。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是作者从1982年的秋天开始,在旁在跑马拉松和参加铁人三项赛后的一些随笔。
我的天哪,名人就是名人,随随便便写写随笔都能出书,而且此书也并不是专门讲跑步方法和技巧的,不过仔细翻看全文就能够看到作者。关于跑步,的的确确对于他在写作之路上,造成了非常大的有利的影响。
001 要么不做,一旦去做就要全力以赴
早年间,村上春树先生经营着一家类似爵士乐俱乐部的店,白天供应咖啡,晚上改做酒吧,经营还算不错。下面有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那是1978年4月1日下午1点半前后,他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在外场观众席上观看棒球比赛,就在比赛中,突然心生一个念头,下定决心对自己说:“对了,写篇小说试试”。
据作者回忆,当时甚至连个具体的构思都没有,就这样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动笔去写。从春天到秋天,一部200来页,每页400字的作品写完了,并顺势投稿,应征文学杂志的新人奖,这也就是后来的那部以《且听风吟》为名出版的作品,并且获得了新人奖。那一年,村上春树,29岁。
至此,村上春树一面经营店铺,以免写出了第二部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
从那以后,采访邀约应接不暇,一面要经营店铺,一面还得利用工作间隙写小说。虽然那时他开店的收入远远高于小说家的收入,但经过深思熟虑,村上村上君仍然下定决心,忍痛割爱,决定将店铺关门歇业。
当朋友劝他把店铺交给别人经营时,他这样讲道:“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交交,托给某个人,自己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竭尽全力埋头苦干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安心的心安理得的撒开手了,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三心二意,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村上春树的这种想法非常的值得借鉴,要么不做,要么就拼命做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时间,在这之前大胆试错,如果时间到了,还没有什么起色的话,那就果断放弃,否则下次一定会有遗憾,而且总会心心念念想着,此时还有机会,上次没做好,是因为没有尽全力,总是给自己找借口。所以,要干就要干得彻底。
002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村上春树是如何开始跑步的呢?
上一章节我们讲到作者为了成为职业小说家,所以关闭了店铺,一心扑在写作上。不过在刚刚成为小说家那会儿,还面临的首要问题却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因为要专心写作,他从早到晚伏案写作,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又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香烟边抽过了头,那时候一天要抽60支香烟。三包啊,我的天呢,手指也熏成了黄色,浑身上下都散发出烟味,怎么说对身体也不好?所以既然打算要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的漫长人生,那么作者必须要找到一种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作者的性格,他从小就不太在乎胜负成败,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把,或者是输给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倒是更关心能否达到为自己设定的标准。
从这一层意思上来讲,长跑这项体育运动确实与他的心态完全吻合首先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致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
当作者开始跑步时,他还戒了烟,因为每天都跑步,烟便自然而然的戒掉了,虽然戒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没办法一边吸烟一边坚持跑步,所以还想跑得更多这个念头啊,就成了戒烟的重要动机,也成了克服拖延症症状的有效手段。
就这样,在长达1/4个世纪里,村上春树每天都坚持跑步。
同时他还从跑步中找到了许多写小说的方法。
因为要跑步,所以作者每天都是清晨五点钟起床,晚上10点就就寝。一天中他利用清晨的几个小时时间,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便开始运动,处理杂物,和他的那些,不必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
另一方面,他认为写文章属于脑力劳动,但是写出一本大部头来的小说,更近于体力劳动。写作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步者的体型是相通的。他自称自己不是才华类型的作者,所以跟长跑一样,它需要不断的给肌肉刺激持续。不刻意锻炼的话,肌肉自然而然便会松弛,骨质便会输出疏松,正如写作一样,也需要每天都刻意练习。所以对人生而言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才能看得明白。这个过程是需要相当大的耐心的,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003 聚焦目标,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
虽然作者成名之后邀约采访等等一系列的安排接踵而来,但是他在安排自己的时间上却有一套个人心得。
作者这样讲道,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确实如此,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行,失去了罗盘,没有了灯塔一样,必然会迷失方向。
004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
作者就是这样,从33岁开始了跑步,还足够年轻,但不能说是青年了,这个岁数是耶稣死去的年龄,斯科特·菲斯杰拉德的凋零也是从这个年纪就开始了,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样一个年龄,村上春树开始了长跑者的生涯,并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出发点上,虽然已经有点晚了。
就这样,从1982年的秋天一直到现在坐着跑了1/4个世纪。
文章开始,我讲到了村上春树先生,作为连续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夺冠热门,始终作为陪跑者。
但是在文中作者对于个人的成功是这样讲的:
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是至关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
3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标准千千万万。虽然社会上公认的成功标准,比如说升官发财、名誉地位等等,但是自己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是否有进步,是否还能进步?是否达到内心的平静而去享受当下?!
我们不妨把时间维度拉长一些,一年做不完,那就两年、三年,没有必要去盲目的跟别人比较,只需要同当下的自己比较就够了,毕竟每个人的出生成长环境坐标,成长速度不尽相同,不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向比自己厉害的人学习,学习他们做人做事,思考他们成功背后的东西。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村上春树先生如是说。
作为一位长跑爱好者,作为一位作家村上春树先生希望在他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
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最后,我想用文章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生活本就多艰,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关键是看待问题的态度,决定了这件事情最终的走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