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暮年的冯小刚导演,似乎最近这两年又重新要归入愤青行列了。去年国庆档的《我不是潘金莲》遭遇撤档,这次的《芳华》又命运多舛,预售的几千万的票房也不得不给观众退票。我想,冯导作为一个北京胡同串子,估计此时正在喝着牛栏山二锅头你丫你丫的骂娘吧,而业绩连续好几年疲软的上市公司华谊兄弟也哭晕在厕所里了吧。情怀这年代,遇上讲政治讲大局的审查官员,只能低头了吗?!
笔者也是一个电影从业者,14年前毕业于业内知名院校中国传媒大学,那时我们的班主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出身的,专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今他已经升迁到北京网信办的高官,把持着更多互联网内容的生死和未来。相比14年前,我们的文化政策环境是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呢?《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真的是要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是说变成了阉割文化、管制电影的尚方宝剑呢?
几年前的《色戒》、《苹果》在影院公映,我曾带着家人去看,我老爸诧异的说我们的电影院也可以看这种尺度不小的电影啦?没过几天,就被封杀撤档了,这两部电影可都是有电影公映许可证的,说收回就收回,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可惜了演员汤唯佟大为范冰冰等被写检查,导演和制片人被限制创作。即使给了你公映许可证,也照样可以让你消失在公众和传媒视野,我们电影人真是手足无措,听天由命啊。
我非常尊敬的电影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谢飞老师曾经多次呼吁电影审查的公开透明,以及实行分级制,每年在两会前夕都会在网络和媒体上公开呼吁,可惜都没有下文。我们好不容易等来的一部电影行业专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似乎在审查播出方面变得更加严格细致,创作人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桥段,台词,细节,可能很快会被修改的面目全非,冯小刚曾经在一个电影颁奖晚上公开说出我们这些电影人是无助的傻子,因为太热闹电影了!
回顾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电影审查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社会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审查标准不一而足,而除了政府审查体制,行业自律机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商品,除了娱乐赚钱,的确存在教化社会、政治宣传的功能。
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中国电影审查的行业纪录片,你希望采访到哪些电影人呢?特别是那些敢于发声的电影人,有不少电影作品已经被禁,或者可能被禁,或者遭遇与审查体制种种困惑和无奈呢?
我们来个投票吧,看看你的反应: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zE4MjMxNw==&mid=2247483737&idx=1&sn=d7e3ae228384267434243da04ba51fcf&chksm=faa6a35bcdd12a4d1c7baeb0b772f4b9eaef0648d212ebdf3986e8bb0972918cc567d8d4cae8#r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