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的文化"和"紧的文化"概念
"松的文化"和"紧的文化"的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米歇尔·盖尔凡德(Michele Gelfand)在她的2018年出版的书《规则制定者,规则破坏者:紧和松的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中提出的。学术界一般比较社会文化的角度都是「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米歇尔·盖尔凡德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维度。
"松的文化"和"紧的文化"是用来描述社会规范(social norm)的强度,以及人们执行社会规范的严格程度的。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可以解释各国的政治制度差异,也对一般公司的文化建设有启发。
紧的文化中的人往往有更强的民族认同感,认为我们的就是最好的,紧文化最大的好处是秩序;而松的文化中的人们有更多的世界主义心态。紧文化社会最怕的,就是「乱」。
紧文化和松文化是相对而言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规范的强度和人们执行社会规范的程度上。
2.紧文化的案例
新加坡:新加坡被认为是一个紧文化的代表,拥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政府对社会进行严格的管控和监督,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德国:德国被认为是一个紧文化的国家,注重纪律、规则和秩序。德国人普遍遵守社会规范并重视组织和效率。
3.松文化的案例
美国:美国被认为是一个松文化的国家,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表达。在美国,个体的权利和选择受到尊重,社会规范较为宽松。
荷兰:荷兰被认为是一个松文化的代表,拥有较为开放和宽容的社会氛围。个人的自由和多样性受到重视,社会规范的限制相对较少。
4.紧文化和松文化的区别
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紧文化更加强调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执行,个人更多受到集体和社会的约束;而松文化相对宽松,个人有更多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对异见和多样性的容忍度:紧文化对异见和多样性的容忍度相对较低,更倾向于保持社会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而松文化更能容忍不同的观点和多样化的表达。
对权威和权力的态度:紧文化更注重权威和权力的认同和尊重,对领导者和权力机构的信任度较高;而松文化相对更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对权威的质疑和审视程度较高。
德国跟美国,成文的交通规则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红灯停绿灯行。但是在德国柏林,哪怕三更半夜十字路口只有一个行人要过马路,只要对面是红灯,她也会等变成绿灯再过;可是在美国波士顿,那一定是不管什么红灯绿灯有机会就过,柏林人的行为会被视为迂腐。
日本和德国的公交车都以特别准点而闻名,据说差一分钟都是了不得的事儿,当然这也跟经济发达有关;但是在美国,人们并不是很在意公交车晚到几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例子和区别只是相对的概括,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完全符合紧文化或松文化的特点。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例,比如在日本,有些消费场所,包括澡堂、商店、餐馆和酒店,直接拒绝外国顾客进入,有些房东明确说房子不租给外国人。这在美国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但是在日本,这在相当程度上是所在社会的共识。
5.文化是可以改变的
历史证明了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但历史也证明了社会文化的可变性。今天的美国不是1950年代的美国,今天的伊拉克也不是以前的伊拉克。刚刚经历过痛苦历史记忆的民族会本能地“怕乱”,但是只要有一定时间的和平和发展,开放和多元,这个民族就可以大胆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