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

作者: ENHYPEN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08:06 被阅读0次

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具体来说,它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起到穴位按摩,减轻疼痛,促进器官血液循环系统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治疗基本无痛苦,减少了针刺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临床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可采用本法。

皮内针针具是用不锈钢特制的小针。有颗粒型、揿钉型两种:颗粒型(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揿钉型(图钉型):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操作方法

针刺前针具和皮肤(穴位)均进行常规消毒。

(1)颗粒型皮内针操作方法:刺入操作: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针刺方向:采取与经脉成十字型交叉状,例如肺俞(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经线循行是自上而下,针则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横刺,使针与经线成十字交叉型。根据病情选取穴位。埋藏固定:皮内针刺入皮内后,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一块小方形(1.0*1.0cm)胶布,然后再用一条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这样就可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不致因运动的影响而使针具移动或丢失。

(2)揿钉型皮内针: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位。用时以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选定的穴位,轻轻刺入,然后以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另外,也可以用小镊子夹针,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手执胶布将其连针贴刺在选定的穴位上。埋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2天,多者可埋6-7天,暑热天埋针不宜超过2天,以防止感染。

埋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决定,一般天,多者可埋天,暑热天埋针不宜超过天,以防止感染。

适应范围

大量的研究表明,揿针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下列疾病:

1.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骨性关节炎。

2.眼和附器:近视、麦粒肿。

3.皮肤和皮下组织:痤疮、扁平疣。

4.精神和行为障碍:失眠、抑郁。

5.妇科:痛经。

6.呼吸系统:呃逆、哮喘、过敏性鼻炎。

7.神经系统:面肌痉挛、眼睑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8.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减肥。

揿针疗法即皮内针治疗,属于中医传统针法中的浮刺和浅刺,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中医认为浅刺通过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长留针则可以候气或者调气,最终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作用。埋针基本无痛、无感觉且高效,能够全天候、数疗程的长时间埋针,发挥出一般临床针刺治疗的48倍以上时间的作用量,从而获得可喜的疗效。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皮肤层散布着皮神经末梢。揿针疗法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使其神经兴奋后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从而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并能刺激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影响血液循环,最终达到止痛的效果。揿针长久留针可通过穴位刺激调整内源性物质、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调节功能整合后发挥对靶器官的调节治疗作用。

揿针有以下特点:

①因针体直径极细、针长极短的揿针不会刺及内脏和深部组织,故治疗时特别安全。

②因皮下的神经及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是针刺产生最佳电化学效应的部位,故皮下是针刺疗效最佳的部位。

③由于揿针埋针作用时间长,且在埋针时随着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循修复,因此大大增加了针灸对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使其能收到极佳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皮内针疗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皮内针疗法讲解如下: 皮内针又称“埋针”,是将针具刺人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 间,利用其持续刺激...

  • 新型皮内针治疗法-揿针登陆内二科病区

    为发扬我国传统医学精粹,越来越多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逐渐开展,本月有一新型皮内针治疗法-揿针登陆内二科病区...

  • 黄帝内针∥内针人,内真人

    内 回顾起来,初见“黄帝内针”这4个字的时候,重点和好奇心是在“黄帝”,因为心里呈现的是“皇帝”,幸好很快就被纠正...

  • 黄帝内针∥宏观的了解内针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黄帝内针: 环境:准备、器物 行为:技术、具体操作 能力:如何做? 理法:为什么? 做人:德,...

  • 内针体会

    今日体会:虽然可以以指代针,到时却没有办法真的代替针。今天上午开始,不明原因的开始头疼,不是很严重,但是也是很不舒...

  • 黄帝内针

    任脉居中, 任脉旁开0.5寸是少阴经, 任脉旁开1.5寸是阳明经, 阳明经旁开1.5寸是太阴经, 太阴经旁开1.5...

  • 内针—咳嗽

    家婆,女57岁,慢性咳嗽5年以上,喉咙痒难受,喉咙两侧按着会痛,伴随轻微胸闷 6–任脉、阳明为主,少阴、厥阴 3–...

  • 《黄帝内针》内修篇

    自从接触《黄帝内针》以后,再把《内针》运用到临床实践,我对于《内针》是敬畏的,因为感叹杨老师的胸怀和大爱!...

  • 黄帝内针学习笔记(29):在心不在手(上)

    黄帝内针是针道,自然要讲用针方法。之所以现在才开始提,是因为我一直坚持不明理不下针。学习黄帝内针重点在人不在针,讲...

  • 2019-02-08

    黄帝内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皮内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db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