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
木心有首诗叫《从前慢》,内容还有些美。
只是看字面意识的话,有一部分美也实,另一部分我却觉得有些片面。
或者说,总是回头看并觉得“从前更好”,其实也不太好。
比如前三句: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其实后来就不是那样了吗?也未必,只是一部分人变了,一部分人还那样。
当然,木心先生可能也不是拿整体的从前和现在做比较,而是他自己年少时认识的一些人,后来不再诚恳了。
再看另外三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个也是深有同感的,从前的爱来得慢,守得住,去得也慢。
因为车马邮件需要等,每个人要认识一个谈得来的人也不容易。
有时候等一个人,一等就是一生。
而如今,虽然依旧是茫茫人海,却可以随便认识远在天边的人。
认识方便了,合适的人也就多了,爱也变得不那么纯粹珍贵了。
一生一个人,许多人都不够爱了。这一点,的确是蛮遗憾的。
但另外三句,就又有些片面了: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如果这里说的是锁心,是自制,是不破坏他人感情,那可以拿从前比现在,的确那时候要守规矩得多。
如果是真的“锁”,锁君子锁小人,那么从前和现在其实差别也不大。
从前有贼有小人,如今也一样有君子。
说这个,是想说有一些人总喜欢拿从前和现在比,总觉得从前啥都比现在好。
你是否也经常听到周围有些人说:如今的东西质量不如从前了;如今的物价太高了,如今的生存压力太大了,如今的书没文学价值了,如今的人都变坏了……
当然,这些说法有些也是有依据的,也是存在的,所以抱怨一下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可是有一类人,光抱怨现状不够,而是要拿现状与从前比。
比如:我当年做生意时赚了多少钱,当年我发表过多少文章,当年我在某某地方任什么高级职务……
这些看似是怀旧的“提当年”,其实经常会引起听的人反感。
因为我们活在如今,而你的“当年勇”要是很有价值,自然有人会主动去关注或者崇拜。
如果价值意义不大,你的“提当年”行为就只是一种吹牛而已。
那样的行为体现不出你的能力,反而让人看出了你现状的不得志、才导致你总是喜欢提“当年勇”。
一位文友,年纪不小了,很久不写稿,再次加入自由撰稿行业时,看那些新人发表的比自己还多还快,有些不太舒服。
于是他常在一些写稿群里说:“我当年发表稿子时,单位的人都觉得很有光彩,除了稿费还另外给奖金表彰。如今啊,报纸副刊稿费那么低,还没人看得上……”
大家都不接话,因为群里大多都是写报纸副刊的。
这位前辈对现状不满,又不屑副刊的稿费和文章。以为他会安安静静研究纯文学或是什么高深一些的文字,为文学立点功添点彩。
结果发现他还是在学写副刊,而且因为思想有些跟不上时代,对一些时尚和潮流的东西把握不好,所以写得很吃力。
写不好并不是就会遭人冷眼,只要你在努力,或是态度正确,有谦虚低调的意识。
让大家不舒服的,是他那种喜欢提“当年勇”的态度。
因为自己现状的不得志,于是动不动吹嘘过去的“勇”事,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
别人听了觉得厌烦,他却浑然不觉。
说到底,是一种“病态怀旧”的怀旧心理,指极度迷恋过去,认为过去比现在美好,所以沉浸于回忆,不肯面对现实。
这也是心理学里的一种“回归心理”,心理分类一般有两类人,一类是生活中不得志的人,一类是老年人。
不得志的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又无能为力,所以总是提起“当年勇”来安慰自己。
而老年人因为身体组织有些退步,因此喜欢反复叙述大脑里的往事,来填充记忆力的不足。
老年人的回忆变成了年轻人眼中的“唠叨”,他们只是为了心理上得到安慰,所以可以理解。
不得志的那类人,总是沉迷在回忆“当年勇”里,必然无法正确对待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要想做真正的“好汉”,就还是少提“当年勇”。
因为有些“勇”不是听来的,而是看到的、有据可依的。
把自己置身眼前的环境里,不论困境逆境,尽全力就好。
没成绩,没人笑话。有成绩,当然也可以重新成为“好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