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人们都在谈论有关高考的话题,有些家庭哪怕没有毕业生,也会投入一些精力去关注,因为高考这不仅关乎个人,而已经成为个社会事件。
晚上,女儿突然问我:你们那个时候高考竞争激烈吗?是不是也有很多人上不了大学?一听这个,我像打开了的话匣子开始追忆我的似水年华和“勇者”之路。
首先,我们所在的九十年代初并不是人人都想考高中、上大学。比如我,当年的首选是进入职业高中或中专,学个实用的专业,然后早点进入社会从事尽量体面的工作。无奈自己各种标准都不符合,只得上个高中继续学习书本知识,再去大学选专业,之后进入社会谋生。
其次,我们那会儿的高考升学率不算低,我是1994年高中毕业,两个考生里就有一个可以上大学,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很多,所以压力不会大到难以承受。
再次,我是个非常努力的人。虽然天资不如人,但勤能补拙嘛,我每天第一个到校背书做题,只能多下笨功夫来慢慢赶超他人。
高考结束后,我们班上统计分数排名,我从一直的中等偏下跃至班上第八名,也是全班达到本科分数线的八名同学之一。
我说的眉飞色舞,但我的“当年勇”并未引起女儿太多的兴趣。我于是分析了一下原因:这段经历我好像说过太多次了。听者已经无感了。
本周日她就要参加初二阶段的地理和生物中考了,说来奇怪,我既想让她抱着平常心去应试,不要觉得中考是在孤注一掷搏人生,但又希望她能有我当年的勤奋和决心,通过自我训练、最后考出比平时都好的成绩。
其实我在当年不算勇,只是努力去做一个好学之人而已。真正勇的是那些未能进入大学或无法实现自己的择校愿望的同学们。他们需要面对失败和他人的嘲讽、然后继续用汗水寻找生活的突破口,而且绝不气馁和自我贬低,他们,才是当年的勇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