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一站在哪里?我不想知道在哪里,也不想知道在哪里。为什么?因为不喜欢最后这个词,最后意味着结束,生命的最后一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曾几何时,觉得生命的最后一站离自己相当遥远。虽然在少不更事的时候有过随着当时还算年轻的父母回到他们的家乡送别爷爷、姥爷的经历。因为当时的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生老病死意味着什么,如果说让一个小孩对没有见过面的人有什么感情上的挂怀也是不太现实。
该来的总是要来,对于生命的最后一站的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周围人的不断离开,让我对生离死别有了逐渐深的认识。一次次经历过殡仪馆的送别,面对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如今却躺在那冰凉的停尸床上,我不由得从内心里产生了恐惧。
人为什么会死?难道永生不好吗?这些想法也会不断的从自己的头脑中冒出来,有时候甚至会想,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悲伤。
说到悲伤,为什么要悲伤呢?不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受难的吗?如果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死亡难道不是一种解脱吗?如果说死亡是一种解脱,面对解脱的人又怎么会有悲伤呢?
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面对亲人离世的消息,那种悲伤的感触是由内而发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又少了一个关心自己的人,又少了一个牵挂你的人,在情感的拼图中永远的缺少了一块。
每一次在与亲人送别的那一刻,看到了那一站就在哪里,它就像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人静静的躺在滑动的履带上,等待着被司炉工按下启动旋钮。
那就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不管你生前是显贵还是乞丐,都会被烈火炽烤成骨灰,装殓到一个小盒子里。你的一切都将会随着呼吸的停止而消失在这个世界,唯一能留下的只有那些保存在亲人们头脑中的记忆。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生命的最后一站过早的来临,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多看一眼,多呼吸一下空气,享受与亲人待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但是,当生命驶到最后一站的时候,所有在平常能感知到的事物都成了奢念,那怕是心脏微弱的跳动,也成为不可能。
一动不动的躺在那里,任凭亲人对你的呼唤,也难睁开紧闭的双目,这个世界已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是生前操劳了一生,还是安逸的偷闲了一生,这个时候人的生命已经划上了句号。
生前的那些抱负与愿望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疼爱你的人与被你疼爱的人会为你的离开而感到悲伤。不管什么样的悲伤场景,这些场面你都已经看不到,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着被人送往人生的最后一站,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的生离死别场面也越来越多,那些曾经的故交老友逐渐减少,每次老友聚会之时,谈起那些故交老友的离世都会相互唏嘘一番。清明时节,会到亲人的墓前祭奠一下,以慰自己的相思之情。
这些或许是生者与逝者的一种隔着时空的交流方式。那么对于今天健康生活的人们来说,认识生命的最后一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更多的是教今天的人们能够珍惜活着的时光,在能够自由呼吸的时候,通过努力让今天的生命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著的《自卑与超越》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性方式,决定了他人生今后的行为。”当时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方式是什么。
看一下曾经的自己也是对未来的生命充满了幻想,觉得可以凭借着一己之力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生活。殊不知,想象与现实的差距常常让自己无法估量,美好愿望在残酷现实中变得不堪一击。
曾几何时,被现实中的场景击的体无完肤,感觉到末日就要来临,经历过挣扎与困惑之后,发现人生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死亡。可以说,生命的最后一站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来的早与迟的差别。
与其说人生是由一个个结点构成,不如说人生是由一个个站台构成更为形象,到了那一站如果不下车,就会被时间这趟车运送到下一个站台。有的人很早的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从每一个属于自己的站台上下车去创造着自己的人生舞台。
他们知道人生的短暂意味着要与时间赛跑,时间可以是永恒不变的,人生的跑道却可以无限延伸。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到来的时候,用无愧此生的坦然走进那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虽然不知道生命的最后一站什么时候到来,但是却知道用那些至理名言与先哲们的行为为自己指明人生方向。可以为了真理赴汤蹈火,也可以为了崇高的信念去进行忘我的奋斗。
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他自己的事情,即使创造出再大的价值,也会因为私利的约束受到羁绊。想要飞得更高,就需要挣脱那些羁绊,用更大的格局来重新审视人生。
假如说生命的最后一站明天就到来该怎么办?是惊慌失措?还是会为了有许多事情没有做而懊悔不已?还是无憾此生的平静的等待那一刻的降临?
真正的等到那一天降临,属于你的所有一切都将会停止。相信每一个人都不希望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这就是现实,现实的存在是谁也不可能更改。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去面对,即使是曾经的懦弱者,也应该敢于挺起胸膛,接受那一刻的到来。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